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促进家庭暴力认定的证据机制——以诉讼行为的激励作用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7-08-23 01:19

  本文关键词:论促进家庭暴力认定的证据机制——以诉讼行为的激励作用为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家庭暴力 基本行为 诉讼行为 证明机制


【摘要】:人类的行为可以分为基本行为和诉讼行为,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诉讼行为对基本行为具有激励作用,能够促进和改善人们的基本行为。为了通过诉讼行为遏制和减少家庭暴力,考虑到家庭暴力案件"证据少""证明难"的特点,应当通过一系列证据机制来强化司法裁判中对家庭暴力行为的认定,包括强化证据固定、证据范围拓宽、证明责任减轻、证明标准降低等。在重视家庭暴力案件证据规则特殊性的背景下,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中的证据规范应作相应调整。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家庭暴力 基本行为 诉讼行为 证明机制
【分类号】:D923.9;D925.13
【正文快照】: 2014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 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民事案力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开始向社会 件,应当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受害人因客观原征求意见。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必将对预防和 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敏;;关于家庭暴力认定难的思考[J];法律适用;2009年02期

2 罗纳德·J·艾伦;张保生;张月波;汪诸豪;;证据法、诉讼法和实体法的关系?[J];证据科学;2010年06期

3 王竹青;王丽平;;论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在家庭暴力案件审理中的运用[J];妇女研究论丛;2013年05期

4 徐卉;;反家暴立法中的证据规则与公益诉讼机制[J];妇女研究论丛;2014年05期

5 胡学军;;法官分配证明责任:一个法学迷思概念的分析[J];清华法学;2010年04期

6 陈敏;;家庭暴力是暴力而不是纠纷[J];人民司法;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纳德·J·艾伦;郑飞;王磊;;美国证据排除规则[J];证据科学;2012年01期

2 王聪;;民事诉讼中证明负担减轻的全景式解读[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罗纳德.J.艾伦;郑飞;强卉;;排除规则的困难[J];证据科学;2012年06期

4 李琼宇;;刍议家庭暴力强制报告义务的构建及限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6期

5 李美燕;;论证明责任的阶段性[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韩艳;;我国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理性重构——事实真伪不明时法官的抉择[J];法治研究;2013年09期

7 王竹青;王丽平;;论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在家庭暴力案件审理中的运用[J];妇女研究论丛;2013年05期

8 胡学军;;分合之道:两种方法发明专利侵权举证责任规则变迁评析[J];当代法学;2014年01期

9 崔诗婉;罗婕;;我国当前反家暴妇女庇护所的发展困境与未来出路[J];研究生法学;2013年05期

10 李琼宇;贺栩溪;;家庭暴力主体关系理论的再思考——兼评反家庭暴力领域的乐观主义倾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杰;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小波;当前医疗侵权诉讼困局的突破[D];苏州大学;2011年

2 李青;浅析民商事法官分配证明责任与判断证据的思路与方法[D];山东大学;2011年

3 俞露烟;我国刑事证据裁判中法官自由裁量权之调控[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张桂华;因家庭暴力导致的离婚诉讼审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连晔;论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以因果关系认定为中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6 李曼;美国家庭暴力司法救济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洁;关于甘肃省张掖市家庭暴力现象的调查报告[D];兰州大学;2010年

8 陆娴;论我国家庭暴力民事保护令制度之构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范祥;反家庭暴力立法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10 胡家扬;环境侵权证明责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玉红;法官运用自由裁量权分配举证责任之我见——水晶球案例分析[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张榕;;事实认定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杨路,鞠晓红;法官分配举证责任的实证性思考 兼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10期

4 程春华;洪秀娟;;论民事诉讼举证责任转移的正当性及其制度构建[J];法律适用;2008年Z1期

5 陈敏;;关于家庭暴力认定难的思考[J];法律适用;2009年02期

6 夏吟兰;郝佳;;家庭暴力法律防治理念刍议——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社会正义观[J];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03期

7 陈苇;离婚损害赔偿法律适用若干问题探讨[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陈苇;;我国农村家庭暴力调查研究——以对农村妇女的家庭暴力为主要分析对象[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9 孟勤国,蒙晓阳,刘慧玲;削弱司法自由裁量权与提高成文法地位——中国司法改革之路[J];法学;2000年10期

10 王利明;民事证据规则司法解释若干问题研究[J];法学;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预防、减少家庭暴力我们应该做什么[J];文明与宣传;2002年11期

2 黄列;家庭暴力:从国际到国内的应对(上)[J];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孙晋,郭漪;家庭暴力在中国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妇运;2002年09期

4 党日红;警察干预家庭暴力若干问题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高绍先;高飞;;家庭暴力的法律思考[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荣维毅;整合力量 推进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的研究与行动[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1期

7 杨青松,邓克平;家庭暴力的现状与防治——以广州地区为例[J];法学评论;2002年01期

8 赵颖;丹麦警察对家庭暴力的干预[J];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9 王明美,郑百灵;家庭暴力:概念、现状、成因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9期

10 郑建波;关于防范和惩治家庭暴力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强;;当代中国家庭暴力探析[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江文庆;杜亚松;;家庭暴力环境:儿童虐待的形式[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飞;;浅析家庭暴力[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4 黄克界;;论家庭暴力中妇女权益的保障[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5 孙苑芳;孙越隆;;关于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贵阳市个案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符琼芬;孙雨寒;;家庭暴力案件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7 庞明慧;;《中国妇女报》家庭暴力报道内容分析[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冉冉;;浅析家庭冷暴力及其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9 王歌雅;;家庭暴力的背景因素与惩处机制[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孙秀慧;;家庭暴力对受害女性的影响初探[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群华 潘华虹;为何产生家庭暴力 半数公众不知内因[N];中国人口报;2003年

2 周华 邓苏勇;我国开始重视家庭暴力防治[N];中国审计报;2002年

3 福联;应明确规定制止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0年

4 陈本建;在生活中为什么大多数人都选择非法律方式解决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胡建辉;反家庭暴力不只是家务事[N];法制日报;2002年

6 夏吟兰;在妇女人权框架下研究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4年

7 杨宣筑;省妇联维权工作会议提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N];贵州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丁国元;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N];工人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袁琳 本报实习生 罗庆雯;透视家庭暴力[N];广西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高翠清;让家庭暴力远离妇女儿童[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邢红枚;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杀夫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秦志远;论基于性别的家庭暴力的民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曹玉萍;湖南家庭暴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杨肖光;家庭暴力干预政策过程分析及社会组织在其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5 于涓;女性视角下的夫妻间权利义务平衡[D];武汉大学;2012年

6 张勇;孕期家庭暴力与孕妇心理、产后抑郁、新生儿神经生化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婴儿认知行为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刚健;和谐社会背景下反家庭暴力的法理思考[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2 管霜梅;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探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周洁;试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陈庆鹏;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管燕燕;我国内地与港台地区防治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及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朱琦辉;我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唐丽娟;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8 田坤;论我国家庭暴力的行政干预[D];湘潭大学;2009年

9 苏映红;遏止家庭暴力的合作治理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周清;我国家庭暴力法律救济机制的缺陷与对策[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22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722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9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