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模式选择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模式选择
更多相关文章: 知识产权法院模式 知识产权法院 知识产权上诉法院 专家证人
【摘要】:近年来,知识产权案件的数量一直保持着持续上升的趋势,涉及领域从传统的领域发展到新型复杂的领域,专业技术性也随之增强,这就使得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难度不断加大,严重影响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调整和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活动。于此同时,理论界也一直呼吁要在我国成立知识产权法院,2014年底,我国的知识产权法院成立了,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完成了一次大胆的司法改革尝试。在改革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知识产权法院的制度和人员配备等其他方面还不够完善,仍然需要继续深入探讨,逐步改进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对我国知识产权法院模式的选择进行研究,为其更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支持,实现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职权的集中化,保证该类案件结果的公平正义,使相关法律制度更加符合知识产权案件的特点和审判工作的需要。这就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和学习,首先,要对国外知识产权法院的模式进行简要概述。阐述知识产权法院成立的意义,并对国外三类法院模式进行分析,分别是知识产权上诉法院模式、专门法院模式和商业法院模式。其次,对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法院进行简单介绍,总结出其在运行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再次,对域外主要国家的知识产权法院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各国设立此类法院时所要考量的具体内容,归纳出相关的影响因素,如案件受理的范围、审理级别、案件集中程度、与其国家现有制度的衔接等等。最后,对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模式进行改进,分析影响我国选择法院模式的因素,结合对域外此类法院的介绍,从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着手,在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分布、案件的管辖范围、人员配备等问题上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具体来说在该类法院的分布上,要在经济发达地区和该类案件相对密集的地区,建立知识产权中级法院;在案件受理范围上,对知识产权案件进行技术与非技术类型的划分,避免案件管辖法院出现混乱,浪费资源;在人员配置上,充实法官队伍,吸收专业水平高的人才,引入专家证人制度;最后为实现此类案件适用法律的统一和裁判结果的一致,需在北京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上诉法院。
【关键词】:知识产权法院模式 知识产权法院 知识产权上诉法院 专家证人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4;D926.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1 引言7-13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7-9
- 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7-8
-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8
-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9-11
- 1.2.1 国内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写作方法11-12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11-12
- 1.3.2 论文的写作方法12
-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及创新点12-13
- 1.4.1 论文的基本框架12
- 1.4.2 论文的创新点12-13
- 2 知识产权法院模式概述13-17
- 2.1 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意义13-15
- 2.1.1 有利于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13-14
- 2.1.2 更好地适应国际趋势14-15
- 2.2 知识产权法院模式的选择问题15-17
- 2.2.1 知识产权法院模式分类15-16
- 2.2.2 知识产权法院模式比较16-17
- 3 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17-23
- 3.1 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模式17-20
- 3.1.1 我国的知识产权法院17-19
- 3.1.2 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模式19-20
- 3.2 我国知识产权法院模式存在的问题20-23
- 3.2.1 审理案件的压力大20-21
- 3.2.2 审理案件的人员配置有待优化21
- 3.2.3 案件审判效率有待提高21-23
- 4 域外知识产权法院模式比较研究23-31
- 4.1 德国联邦专利法院23-24
- 4.2 日本知识产权高等法院24-25
- 4.3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25-27
- 4.4 英国专利法院27-28
- 4.5 韩国专利法院28-29
- 4.6 泰国中央知识产权及国际贸易法院29-30
- 4.7 小结30-31
- 5 我国知识产权法院模式的改进31-39
- 5.1 我国知识产权法院模式的影响因素31-34
- 5.1.1 我国的具体情况31-32
- 5.1.2 案件受理范围及审级32-33
- 5.1.3 现有的行政确权制度33-34
- 5.2 我国知识产权法院模式改进的一些建议34-39
- 5.2.1 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分布及案件管辖问题34-36
- 5.2.2 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人员配备36-39
- 6 结论39-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宿迟;;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若干问题[J];科技与法律;2015年01期
2 余杰;;浅析域外经验对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启示和借鉴[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5年01期
3 许春明;;浅谈知识产权法院体系框架的构建[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5年01期
4 易继明;;设立什么样的知识产权法院[J];科技与法律;2014年05期
5 陶建国;时阳;;泰国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解决制度及启示[J];保定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6 陶建国;吕文巧;;日本知识产权民事诉讼制度及其启示[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刘远山;余秀宝;余正;;论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独立设置[J];襄樊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吴汉东;;中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评价与反思[J];中国法学;200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肖艳;论中国知识产权法院的构建[D];中南大学;2014年
2 欧群山;论我国知识产权法院之构建[D];厦门大学;2014年
3 叶同友;论我国知识产权法院之构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孙琼;我国专利确权行政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甘海涛;论知识产权法院之构建[D];青岛大学;2009年
6 王林华;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40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740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