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为什么调解优先——以纠纷解决的思维模式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7-09-09 19:30

  本文关键词:为什么调解优先——以纠纷解决的思维模式为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裁决 调解 切片性思维 整体性思维 调解优先 纠纷解决


【摘要】:作为民事纠纷第三方解决的两种基本方式,裁决与调解关系的处理关涉到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整个系统。以纠纷解决的思维模式为视角,可以发现裁决主要以"法条主义"为指南,采取"切片性思维";调解主要以"合意主义"为指南,采取"整体性思维",二者对于法律实施和纠纷解决各有其功能上的优势与欠缺,应各得其位,相互弥补。但在法治背景下,调解的"整体性思维"较之于裁决的"切片性思维"更能实现法律实施和纠纷解决的公正性、合理性、和谐性和经济性,因此在诉讼内外的整个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具有优先适用的地位。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关键词】裁决 调解 切片性思维 整体性思维 调解优先 纠纷解决
【基金】:“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平台资助项目(XT008)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资助项目(08A077)
【分类号】:D925.1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思路面对民事纠纷解决的压力,近年来调解又被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的一项司法政策而被推至优先适用的地位,并形成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之间“三调联动”甚至更多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相互协作的“大调解”局面。2012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建华;杨兵;;对抗制与调解制度的冲突与融合——美国调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法研究;2006年04期

2 李政;;中国特色的调解制度研究——基于美国调解程序和效力的启发[J];比较法研究;2011年05期

3 李喜莲;;法院调解优先的冷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章武生;;论我国大调解机制的构建——兼析大调解与ADR的关系[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5 范电勤;;“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宪法审视[J];法学;2012年08期

6 彭世忠;;能动司法视野下民事调解改革的径向选择——对某些地方法院追求“零判决”现象的反思[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田平安;吕辉;;“调解优先”质疑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唐力;;在“强制”与“合意”之间: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法学;2012年03期

9 龙宗智;;关于“大调解”和“能动司法”的思考[J];政法论坛;2010年04期

10 苏力;;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J];中国法学;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亚平;;论自然的属性及环境法的理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孙日华;谢慧;;法律客观性的出路——中西对比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王凤涛;;迈向回应社会的法——精神慰藉困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4 张缨;中国转型期企业间经济活动“低信任”违约现象的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陈克军;;合同债权性质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范辉;;简评《英国普通法的诞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7 张薇薇;;法治背后的人治——职业法律家阶层存在条件探析[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8 彭小龙;;陪审团审理微观制衡机制考察——一个以美国为对象的分析实证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9 张守文;宏观调控权的法律解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管斌;;中国经济法学总论30年研究:关键词视角[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佑生;;司法官素养和职业培训[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凤涛;;年龄与职业门槛——雇用年龄限制的正当性[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钱水苗;傅颖;;论强化政府环境责任——从浙江台州血铅超标事件说起[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5 郭建勇;;司法理性与司法国情:审判权功能之实证探究——以民事司法政策变迁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吴伶俐;;智慧的召唤与不可或缺的自知——“能动司法”语境下的法院裁判[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庆丰;谢锐勤;;互动与博弈:民事调解与能动司法——以城乡二元社会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沈君;王静静;;个案民意的司法适用——以裁判方法和制度控制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树森;;调解率的功能回归与机制重构——由案件调解后申请执行情况引发的追问、慎思与求解[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聂慧萍;;我国20年行政审判权运行的轨迹与启示:从对峙到协调——以行政诉讼协调撤诉现象分析行政审判权与行政权的关系[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陈晓敏;大陆法系所有权模式的历史变迁[D];吉林大学;2011年

9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冯翔;商事登记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立元;信用卡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蒋文瑾;合同解除法律效果的若干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楼春晗;巴西反垄断法实施体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朱英;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异化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明辉;我国地方税收立法权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袁洪君;企业劳动规章合法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肖育文;“三调联动”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赵亚男;法律接受的社会心理机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维建;美国的对抗制审判方式[J];比较法研究;1996年04期

2 苏力;基层法院法官专业化问题——现状、成因与出路[J];比较法研究;2000年03期

3 范愉;社会转型中的人民调解制度——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调解组织改革的经验为视点[J];中国司法;2004年10期

4 汤维建;试论美国的民事诉讼法律文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吴敬琏;马国川;;从“吴市场”到“吴法治”(上)[J];读书;2008年09期

6 成思危;;制度创新是改革的核心[J];读书;2008年10期

7 吴敬琏;马国川;;从“吴市场”到“吴法治”(下)[J];读书;2008年10期

8 李昌道;;司法调解与和谐社会[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孔祥俊;论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一项基本司法政策的法理分析[J];法律适用;2005年01期

10 范愉;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法律适用;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功成;[N];光明日报;2005年

2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王建林 伍玉联;[N];检察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华兵 本报通讯员  曹振海;[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记者 聂敏宁 通讯员 李勇;[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鲍雷 刘玉民;[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记者 郭宏鹏 刘百军 通讯员 简华良;[N];法制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建业,沈超;诉讼程序定纷止争功能的历史分析[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王海琴;谭欣;马建威;李貌;童俊;于嘉川;代万旭;;找寻法律本身——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医疗纠纷案件调查报告[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王超;;刑事上诉程序的纠纷解决功能——以三审终审制为背景[J];政治与法律;2008年02期

4 王文军;黄洵;;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现状与反思——基于对刑事附带民事程序的实证调查[J];法学;2008年03期

5 胡炀威;;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民事合意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9年32期

6 孙日华;;基层纠纷解决中的司法知识划分与补给[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任立靖;;略论农村纠纷解决方式多元化的必要性[J];法制与社会;2010年27期

8 谭世贵;;中国司法制度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王晓莉;冯露;;农村调解制度的现状及其问题——以村干部调解纠纷为视角[J];公民与法(法学版);2009年09期

10 武聪;张克倩;;构建中国特色刑事和解制度初探[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春风;;律师参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路径[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卫军;;现状与走向: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透析——兼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体系的构建[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3 项冶萍;罗长青;费文婷;高俊;;美国ADR对完善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借鉴意义[A];2007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7年

4 陈宇;;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在社区的建构——以杭州的实践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桂荣;周芳红;;和谐社会视野下构建青海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思考[A];青海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吴卫军;;现状与走向: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透析——兼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体系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7 卜贵荣;;仲裁在多元化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作用[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娟;;环境纠纷行政性ADR机制的构建[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9 郭建勇;;司法理性与司法国情:审判权功能之实证探究——以民事司法政策变迁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杨晓玲;凌建;;透视“连环行政诉讼”的背后——以拆迁纠纷为样本的实证分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特派记者 魏小毛;宋鱼水:提高知识产权确权纠纷解决效率[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陈杭平;多元主体“请进来” 矛盾纠纷“交出去”[N];人民日报;2011年

3 主讲人 范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专家共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4 刘 辉;开县法院六千六百件纠纷解决在家门[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记者 高建进;莆田:多元调解衔接机制促和谐[N];光明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卫建萍 本报通讯员 王治国;调解的是纠纷 倡导的是和谐[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记者 郑赫南;仲裁应为纠纷解决必经程序[N];检察日报;2009年

8 记者 卢好亮 通讯员 顾风章;县司法局排疑解难促发展[N];周口日报;2009年

9 赵正辉邋王露钰;无锡锡山三项机制加强立案调解[N];人民法院报;2007年

10 最高人民法院 罗东川;案多人少的“瓶颈”能否打破[N];人民法院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峰;纠纷和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程凯;社会转型期的纠纷解决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李婷婷;社会治理视域下的人民调解—功能与再定位[D];南开大学;2013年

5 杨猛;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林轲亮;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7 卢荣荣;法院的多重面孔:中国法院功能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8 常亮;民族地区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9 唐俊;调解制度构建新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李德恩;民事调解中的当事人自治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华;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完善的路径分析[D];河南大学;2010年

2 赵玮玮;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的纠纷解决与基层政府[D];北京大学;2005年

3 嵇绍军;证券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李亚锋;论民间调解[D];山西大学;2007年

5 李婉芬;我国诉调对接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朱姝;论司法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黄臻臻;论民事纠纷的行政裁决[D];厦门大学;2007年

8 潘乾;论行政调解[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9 陈开存;论诉讼机制与非诉讼机制的协调[D];厦门大学;2006年

10 魏仲杰;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22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822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d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