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刑事案件调查取证协助中的冲突及解决——以两岸证据制度的比较为视角
本文关键词:两岸刑事案件调查取证协助中的冲突及解决——以两岸证据制度的比较为视角
【摘要】:《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开启了两岸司法互助的新篇章,其中刑事调查取证的合作是推动两岸刑事司法互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点。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大陆证据制度的完善使得两岸证据制度表现出更多的共通性,为两岸调查取证司法互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两岸证据制度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带来了调查取证协助中的诸多冲突。为保障两岸调查取证司法互助的顺利进行,除通过借鉴缩小制度差异之外,还应合理选择协助调查取证的准据法并探索协助调查取证类型的多元化。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关键词】: 协助调查取证 拒证权 沉默权 准据法
【基金】:教育部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一、两岸刑事案件调查取证协助概述随着海峡两岸人民的密切交流和频繁往来,为有效打击日益严重的跨境犯罪,确保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双方交流往来的新秩序,2009年4月26日,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与台湾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就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卞建林,郭志媛;英国对沉默权的限制[J];比较法研究;1999年02期
2 张淑平;;当前海峡两岸刑事司法互助的重点——调查取证[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王铮;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的调查取证[J];政法论坛;1998年01期
4 何家弘;;中国式沉默权制度之我见——以“美国式”为参照[J];政法论坛;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毅;;侦查讯问程序的批判性重塑[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赵嵬;;直接言词原则与刑事证人出庭作证问题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宁清平;;论诱惑侦查限度[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崔洁;;对非法证据及其排除规则的质疑和对策[J];研究生法学;2005年02期
5 唐玉富;;英美证据法的关联性规则的解读与启示[J];研究生法学;2010年02期
6 杨波;;对科学证据的反思——以程序为视角的关照[J];当代法学;2005年06期
7 廖明;;揭开“传闻”的面纱——关于“传闻证据”概念和范围的思考[J];当代法学;2007年05期
8 于志刚;;关于构建中国犯罪记录查询制度的思考[J];中国司法;2008年10期
9 张本顺;;亲属拒证权的人伦精神解读[J];道德与文明;2008年06期
10 赵增田;李超;;美国法中的记者特免权[J];东南传播;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杉;赵艳;;检察机关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机制的构建[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胡志坚;;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问题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翔;;心理介入方法在职务犯罪侦讯中的应用[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4 付璇;;刑事书面证言证据能力比较考察[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4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宁;警察讯问话语[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李德恩;民事调解中的当事人自治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裴兆斌;追缴腐败犯罪所得国际司法协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成良文;刑事司法协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6 李军;民事诉讼的书证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万毅;财产权与刑事诉讼[D];四川大学;2005年
8 朱拥政;刑事诉讼中的财产权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高峰;刑事侦查中的令状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赵泽君;论民事争点整理程序[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松;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法律属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林雪娇;侦讯程序中的人权保障[D];湘潭大学;2010年
3 於旭初;刑讯逼供若干问题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李征宇;论技术性证据调查制度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东;对职务犯罪侦查讯问法律制度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曹哲源;论刑事诉讼中的自白禁止性规则[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辉;浅论刑讯逼供现象及其遏制对策[D];山东大学;2010年
8 胡永刚;公证过程中的事实认定[D];山东大学;2010年
9 周方程;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收集[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靖洁;论新闻拒证权在我国的确立[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道伦;;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法学;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枢,袁红兵;论证明标准与证据制度[J];政法论坛;1988年05期
2 宋锦秀;;我国证据制度的立法构想[J];福建法学;2001年04期
3 王平侠,司利芳;完善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孟旭;证据制度改革中的若干问题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5 汤涛;行政诉讼证据制度若干问题简析[J];台声.新视角;2005年02期
6 叶国平;杨春凤;;证据制度的经济分析工具[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08期
7 俞树毅;晋涛;;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种类的审视[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杨诚;;论直接言词原则及在我国刑事审判制度中的实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张桂萍;刘秀娟;;现代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孟媛媛;;再论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0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锁堂;;WTO规则与我国民商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冲撞[A];2002年度全省法院应对入世工作研讨会获奖论文专辑[C];2002年
2 郭守军;;谈完善证据制度与司法公正[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金林 见习记者 李晶晶;结合检察实际完善我国证据制度[N];检察日报;2009年
2 陈卫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证据制度修改中的几个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司法理念与司法制度研究中心主任 崔永东;中国传统证据制度的另一面[N];检察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晏向华;公正效率与证据制度[N];检察日报;2002年
5 田军;证据制度改革新话题[N];人民公安报;2000年
6 胡锦光;依法行政与证据制度[N];中国税务报;2001年
7 本报评论员 陈斌;让制度进步之花不再用血泪来浇灌[N];南方周末;2010年
8 本报记者 宋伟;证据制度重修:亮点多 争议大[N];人民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袁定波 整理;量刑证据举证质证成规范量刑一大难[N];法制日报;2011年
10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检察院 陈冠羽;世界杯的“规则之治”[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凯;电子证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肖晗;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张永泉;民事证据采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巍林;论我国证据制度间架性特征[D];郑州大学;2013年
2 李红枫;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之检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汪阳冉;论D-S证据理论框架下的自由心证[D];湘潭大学;2013年
4 郑军;完善我国证据制度的构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5 潘春燕;唐代的证据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惠从兵;论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与证据制度的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7 李新;民事再审证据制度实务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陈莉;构建我国自由心证制度之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9 孙广胜;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陆从进;民事诉讼中的拒绝作证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82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882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