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7-09-24 04:15

  本文关键词: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模式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模式 基本命题 要素 程序安排


【摘要】:目前,就有关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问题已经有了大范围的讨论,实践中进行了广泛的试点工作,大多数学者也都赞成确立这一制度,但是在这一模式的具体建构上仍存有诸多分歧。随着2013年《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成型,及至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讨论并最终通过新《行政诉讼法》,其中做出了关键性的突破,例如,把将行政纠纷部分与民事纠纷部分一并审理纳入到行政诉讼法中来。但是也只有一条规定,毕竟一个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需要大量配套制度相辅助的,显然,草案与新法对此都没有体现。需要,是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并最终通过此手段发展起来的。已进行了几年时间的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试点工作也正是由于实践需要才得以开展,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因此,具体模式的建制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模式的建构主要受四个方面因素影响:现实政治背景、历史文化传统、公共利益及技术操作困难。通过分析这四个方面的因素以宏观的把握问题的所在、起源及解决的障碍,进而对我们将要建制的模式进行宏观成像以便对这一问题有个总体概念,再结合理论界及实务界动态,采用理论说理、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阐述并将这一模式的具体安排以审理程序的形式展现出来。最终,期望能够对此制度的发展有所贡献。pilot was able to carry out practical needs,and provides us with a lot of work experience.Therefore,the specific pattern formed it is very necessary.Construction of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incidental civil action mode is mainly affected by four factors:the reality of the political context,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the public interest and operate technical difficulties.In order to have a general concept by analyzing the factors of these four aspects of a macro grasp of the problem,the origin and solve obstacles,and then we will be formed on the model of the macro image of this issue,then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al circles dynamic by theoretical reasoning,empirical analysis and elaborate the specific arrangements of this model to structure the proceedings unfolded.In the end,expect to be able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system.
【关键词】: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模式 基本命题 要素 程序安排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5.3
【目录】:
  • 摘要4
  • ABSTRACT4-7
  • 引言7-12
  • 一、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理论基本命题12-17
  • (一)作为一个独立的诉讼程序的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13-14
  • (二)手段与目的14
  • (三)模式与裁判体制14-15
  • (四)行政权、行政司法权与审判权15-16
  • (五)作为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适用典型的行政裁决行为16
  • (六)冲突与合作16-17
  • 二、影响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模式建构的要素分析17-37
  • (一)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模式概述18-21
  • (二)影响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模式建构的要素21-37
  • 三、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模式之宏观成像37-49
  • (一)前提性问题的解决:“庭室会审”原则的选择37-38
  • (二)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主体结构之重构38-40
  • (三)增强主审法官的素质:“跨庭审判”的效用40
  • (四)审理程序的架构分流40-44
  • (五)审级制度的确定:判决类型化与两审终审制44-49
  • 四、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模式具体程序安排49-55
  • (一)一审审理程序安排49-54
  • (二)二审审理程序安排54-55
  • 五、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58
  • 致谢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才;张群;;行政附带民事诉讼范围探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孙洁冰;;关于附带民事诉讼几个问题的探讨[J];现代法学;1985年03期

3 陈守华;附带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J];人民司法;1988年02期

4 刘为凤;许某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J];中国律师;1997年05期

5 霍日刚;庭前解决附带民事诉讼利弊分析[J];人民检察;1998年09期

6 汪家乾,黄金波;行政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研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吴平;附带民事诉讼不宜进行庭前调解[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盖燕;对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质特征及赔偿原则的再认识[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9 方益权;关于附带民事诉讼提起期间立法完善的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4期

10 钟娜;他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吗[J];湖南农业;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新;;关于附带民事诉讼几个程序问题的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2 闫桂芳;;在我国确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现实分析[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刘锦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问题探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白加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之我见[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侯保宗;吴增光;;关于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移送制度的构想[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6 龙本坤;;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几个问题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4辑)[C];2008年

7 肖时龙;曹小金;罗红兵;;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执行相关问题探析[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8 陈剑;赵雪莹;;刑民裁判“冲突”研究:从事实一致到程序正当[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9 殷一村;;合久必分还是分久必合?——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建构的冲突与消弭[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10 谢少平;覃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3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惠琴;对盗窃等侵财型罪案能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之思考[N];江苏法制报;2005年

2 岳崇山 张桂芳;浅谈公诉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反诉[N];人民法院报;2000年

3 吴月;关于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0年

4 包新建 王平 孟宪文;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界定范围[N];人民法院报;2000年

5 李勇;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内部的冲突与协调[N];江苏法制报;2007年

6 吉林铁路运输人民检察院 马秀成;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不应当受限[N];检察日报;2010年

7 居维康;运用附带性理论改进附带民事诉讼[N];江苏经济报;2010年

8 福建省永春县人民检察院 黄国栋;被害人有权对在逃同案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N];检察日报;2011年

9 徐旭东;附带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诉讼地位的确定[N];江苏经济报;2005年

10 河南省民权县人民法院 彭宗国 黄智敏;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再求赔偿不应支持[N];人民法院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向武;附带民事诉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徐艳阳;刑民交叉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董秀婕;刑民交叉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舰;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建新;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3 夏青文;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何們;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丁志刚;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6 陈中亚;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常建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张晓婷;行政附带民事诉讼范围探讨[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9 潘淑岩;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10 郑太福;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及其范围[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909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909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e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