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被告人庭前供述的证据能力
本文关键词:论被告人庭前供述的证据能力
【摘要】:被告人翻供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一大难题,由于被告人庭前供述缺乏证据能力规则的约束,法官普遍以被告人庭前供述定案,这是导致我国冤假错案的一项重要原因。为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被告人庭前供述的证据能力规则。国外在被告人庭前供述准入制度的设置上,存在传闻例外模式与直接言词模式;在庭前供述排除制度的设置上,存在正当程序模式与任意性模式。我国宜借鉴直接言词模式与任意性模式,在庭前供述与当庭供述一致时,庭前供述不具备证据能力;在庭前供述与当庭供述不一致时,庭前供述如果具备自愿性要件可以作为弹劾证据,只有同时具备自愿性与真实性要件时才可作为实质证据。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被告人 庭前供述 当庭供述 证据能力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一、引言被告人供述(又称口供或自白)经常是解开案件真相最为有用的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极为重要的证据价值。特别是在纠问制时代,被告人供述更是被称为“证据之王”。虽然这一观念已不被现代证据法所接受,但就实际而言,被告人供述这一证据种类在证据法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小剑;李恩强;;“说谎权”抑或真实供述义务:沉默权之后的两难选择——规制被告人说谎行为的比较法研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王煜;赵刚;;非法证据排除视域下的庭审翻供[J];中国检察官;2011年05期
3 孙长永;王彪;;审判阶段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实证考察[J];现代法学;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张小玲;李家宏;;论刑事诉讼中诉判同一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4 郑好;;比较法视野下的监听立法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卜开明;胡立柱;程东;;贿赂犯罪侦查中的内在缺陷分析——以程序法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7 林喜芬;;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宏观位阶——兼评中国证据规则的宪法化取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8 王圣扬;;从辩护律师参与量刑活动看我国审判量刑程序的改革与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9 孙军;;对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再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10 韩光;从“夫妻看黄碟”案看刑事侦查中的司法令状规则[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吕涛;检察建议法制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王文生;国家非公开行使权力的法治[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李健;论法官的主体性[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洁;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反思与完善[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洪梅;论我国侦查程序中辩护权之有效保障[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李波;刑事人身检查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4 刘畅;行政外罚程序中的秘密调查与诱惑调查之辨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小虎;行动中的预防性法律: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曾德伟;浅析中国古代容隐制度及其现代价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庆立;检察机关死刑核准程序参与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郑菲;试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春晖;我国刑事诉讼管辖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宗智;威胁、引诱、欺骗的审讯是否违法[J];法学;2000年03期
2 刘根菊;对翻供问题的探讨[J];法学;2000年07期
3 陈卫东;程雷;孙皓;陈岩;;“两个证据规定”实施情况调研报告——侧重于三项规定的研究[J];证据科学;2012年01期
4 万毅;李勤;杨春洪;张艳秋;;“两个证据规定”运行情况实证调研——以S省G市地区法院为考察对象[J];证据科学;2012年04期
5 陈卫东;;立法原意应当如何探寻:对《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的整体评价[J];当代法学;2013年03期
6 何家弘;;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需要司法判例[J];法学家;2013年02期
7 纵博;;“非法证据排除第一案”二审的若干证据法问题评析[J];法治研究;2013年05期
8 刘晓彤;;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任重道远——基于基层司法现状的实证分析[J];研究生法学;2012年01期
9 王彪;;审前重复供述的排除问题研究[J];证据科学;2013年05期
10 龙宗智;;检察机关办案方式的适度司法化改革[J];法学研究;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莉;;试析物证技术鉴定结论的评断[J];中国司法鉴定;2008年01期
2 马楠楠;;浅议侦查实验笔录[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3 沈德咏;何艳芳;;测谎结论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J];政法论坛;2009年01期
4 宋立妍;;对监听资料证据能力的剖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庄乾龙;;卧底警察所获犯罪嫌疑人陈述之证据能力探析——以与美国判例的比较、借鉴为视角[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李彬;吴瑞;;论鉴定结论的系统化规制——以证据能力规则为视角[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郭婷;王晓东;王启辉;汤建平;;电子病历的三个法律问题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邵阳;;论法官采纳与排除证据的自由裁量权[J];网络财富;2010年15期
9 吴逾;;英美证据关联性之内涵与性质的再界定[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魏宏斌;;论行政执法中违法询问笔录的证据能力[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伟民;;国际民事诉讼中证据能力问题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2 田野;;论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周琦;;《海事诉讼证据的特别规定》(建议稿草案)[A];中国律师2006年海事业务研讨会暨年会资料集[C];2006年
4 顾晓生;施建松;;论法医鉴定结论的采信规则[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维平;马明亮;;论“办案说明”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以刑事判决书为样本的考察[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许俊强;;民事诉讼域外证据证明制度之检讨——以《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为中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7 詹景翔;;论电子数据在诉讼过程中的应用[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二卷)[C];2007年
8 宋涛;;论手机短信的证据效力[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9 韩梅;;浅议鉴定人出庭作证[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武树辰;;无效宣告案件中利用悬赏征集使用公开证据的思考[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铁林 王丹峰 于勇;证据的价值取决于证据能力[N];检察日报;2005年
2 方建国;测谎鉴定结论是否具有证据能力[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北京凯亚律师事务所律师 晋力;单位“作证”证据能力亟待澄清[N];法制日报;2007年
4 肖建国 北京科技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法学博士;英美证据法的两点启示[N];人民法院报;2001年
5 张吉喜;德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禁止[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杨薇薇;刍议秘密取证的证据效力[N];江苏法制报;2006年
7 杨永和;审计证据成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二)[N];中国审计报;2008年
8 许长胜;特殊侦查手段法律体系的构建[N];江苏法制报;2006年
9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刘学在;证据裁判之下的自由裁量权[N];人民法院报;2008年
10 赵文群 ;事实发现刍议[N];人民公安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格非;论证据能力——以民事诉讼为视角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李军;民事诉讼的书证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姜礼增;论自由心证与法定证据法制之发展趋势[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张弘;论证据裁判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王彬;论刑事搜查[D];四川大学;2007年
6 牟军;自白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7 江显和;刑事认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冯景旭;口供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邱庭彪;刑事侦查中电话监听、视听监控问题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林则奘;台湾非法证据效力控制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晔;电子证据证明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张文天;论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徐东莱;民事诉讼传闻证据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4 王琼仙;论我国刑事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王亚萍;论证据能力与证明力[D];厦门大学;2006年
6 李晓;自白任意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葛海军;论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杨新生;电子证据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9 徐亮;电子证据基础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张安勇;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32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932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