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依宪治国”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11:06
本文关键词:胡锦涛“依宪治国”思想研究
【摘要】:胡锦涛同志"依宪治国"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从当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出发,在吸收了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对当代经济、政治、文化和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是执政党法治思想实践经验上的理论升华。胡锦涛"依宪治国"思想研究是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等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胡锦涛同志讲话、中央文件、政治局学习资料中提炼胡锦涛法治思想内容和价值。在梳理其思想形成过程的同时,对该思想产生的理论发展历程也是一次完整的回顾。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须臾离不开现实的国情,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该治国方略贯彻落实的指南针。本文将研究胡锦涛"依宪治国"思想作为主要方向,从该思想的理论渊源出发,以学术与理论界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整理胡锦涛在国内外重要会议上的讲话内容并领会讲话精神,综合分析有关书面文献以及网络资料,对胡锦涛"依宪治国"思想进行梳理与分析。胡锦涛"依宪治国"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法治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向前进一步的拓展与延伸。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包括了对于法治观念、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理性认知的总和。依宪治国突出了宪治思想,强调了宪法的重要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依宪治国"思想是人类社会现代法治文明及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不仅体现了人本位思想的主导地位,又蕴含了对个人自身权利的保护以及尊严的维护,体现了人类法治思想以及政治文明发展的价值追求和发展趋向。
【关键词】:胡锦涛 依宪治国 法治思想 宪治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1;D9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3
- (一) 胡锦涛"依宪治国"思想研究综述9-10
- (二) 研究胡锦涛"依宪治国"思想的意义10-11
- 1. 理论意义11
- 2. 现实意义11
- (三) 研究胡锦涛"依宪治国"思想的方法与创新点11-13
- 一、胡锦涛"依宪治国"思想形成的背景13-17
- (一)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背景13
- (二)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背景13-14
- (三) 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背景14-17
- 二、中国特色法治思想的发展历程17-21
- (一) 依法治国思想的孕育17
- (二) 依法治国思想初步形成17-18
- (三) 依法治国思想正式确立18-21
- 三、胡锦涛"依宪治国"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21-25
- (一) 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21-22
- (二) 董必武法治思想22
- (三) 邓小平法治思想22-23
- (四) 江泽民法治思想23-25
- 四、胡锦涛"依宪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25-33
- (一) 法治思想与宪治思想概述25-28
- 1. 法治思想25-26
- 2. 宪治思想26
- 3. 法治思想与宪治思想的关系26-28
- (二) 依宪治国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28-33
- 1. 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宪法28-29
- 2. 宪法确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9-30
- 3. 中国共产党依据宪法执政30-33
- 五、胡锦涛"依宪治国"思想的地位和理论价值33-39
- (一) 胡锦涛"依宪治国"思想的历史地位33-34
- (二) 胡锦涛"依宪治国"思想的理论价值34-39
- 1. 明确了宪法在国家中地位和宪治重要性34-36
- 2. 明确了法治与宪治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6-37
- 3. 指明了我国依法治国必然走向依宪治国法治建设的道路37-39
- 六、胡锦涛"依宪治国"思想的实现途径39-43
- (一) 依宪治国要依宪立法39-40
- (二) 依宪治国要依宪行政40-41
- (三) 依宪治国要依宪司法41-43
- 结论43-4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5-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人民网记者;;我国强调“依宪治国”与西方国家“宪政”有本质区别[J];理论参考;2014年12期
2 姜明安;;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J];中国司法;2014年12期
3 何勤华;;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的法治建设[J];法学;2008年11期
4 文正邦;;再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J];法学;2008年10期
,本文编号:1006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006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