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造与包容发展——论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价值
本文关键词:制度创造与包容发展——论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造 包容发展
【摘要】: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利用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结合中国革命实践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理论创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是解决中国国内民族平等、多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基本政治制度,而且也突破了欧洲式民族国家建设的框架,摆脱了民族压迫、甚至伴随种族、民族清洗的范式,为多民族的国家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种包容性发展的制度安排,能有效地消解共和式民主理论与决策机制的内在缺陷;它排除了"多数决"式民主机制下少数民族的不安全感,保障了少数民族能参与公共事务并协调好本民族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造 包容发展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十二五”时期八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0zd&009) 复旦大学“985”三期整体推进社科项目(项目编号:2011SHKXZD01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33.2;D921.8
【正文快照】: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 的政治纲领,即“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 共和国;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成为民主自治权。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民族平 邦;用自由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怀强;;走向民族区域自治——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变迁历史新探[J];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显元;;宽容释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刘家钦;苏联因素对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影响[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3 周琦;;继承与超越——“和谐世界”思想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2期
4 李继武;;资本与市场经济联姻和现代化的二律背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姚植传;抗日战争对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李望根;;文化多元主义语境下的普遍主义——以哈贝马斯与罗尔斯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邹益民;;从意见与意志的区分看哈耶克的政治理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菅志翔;;“族群”:社会群体研究的基础性概念工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任岳鹏;;哈贝马斯法律合法性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之关联[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劲松;;论政府治理城市转型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楚明锟;;以正义的眼光解决公共行政的价值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军;;国家繁荣的标志:多元化下的价值统一——转型时期政府塑造社会认同感的职能研究[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4 孙丹;;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魏继昆;谈家水;;反右派斗争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汪行福;;三大转向及其未来取向——为哈贝马斯80诞辰而作[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7 李炳烁;;超越古典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协商性民主与合法性重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杨有贤;;回族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特征散论[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的基本旨趣[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10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陶宇;单位制变迁背景下的集体记忆与身份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京靖;基于课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活动模式及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郝涛涛;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关怀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杨道军;语文学习方式对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兴;罗尔斯正义理论的论证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裴晓丽;论现代性的合理性[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檀朝亮;建国初期(1949-1956年)农民国家观念建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施蕾;现代性的漂浮[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庞效松;中共民族问题纲领的演变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奠基[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03期
2 盖世金;从“民族自决”到“民族区域自治”——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政治形式的历史选择[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张文淼;从民族自决到民族区域自治——论列宁民族平等的法制观及对我国之影响[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炳镐;;第八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J];中国民族;1984年12期
2 伍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态势与实质再认识[J];黑龙江民族丛刊;1989年02期
3 ;民族政策讲座 第十一讲 认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坚定正确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J];中国民族;1980年05期
4 李德洙;观察和研究民族问题必须要有新视角[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史筠;;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民族问题的规定[J];中国民族;1983年01期
6 顿珠;;试论当今世界的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J];西藏发展论坛;2006年02期
7 潘先林;;早期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对国内民族问题的认识[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12期
8 何智奇;;试论共产党员民族观修养的基本原则[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9 王有星;;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重大发展[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1年07期
10 刘建禄;;延安时期我们党民族问题理论与实践的成熟和发展[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伟;;中共关于内蒙古民族问题的四个纲领性文献[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2 李资源;;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几个问题[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3 舍楞;;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A];近现代史与国情问题研究[C];1991年
4 夏连仲;王有星;;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十三次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周青山;;幼年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的探索[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6 陈延斌;;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关于少数民族发展的理论贡献[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伍忠仕;;长征时期是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获得重大发展的时期[A];永恒的动力——贵州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吴宗金;彭谦;;研究董必武的法制思想完善我国民族法体系[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9 金海燕;;董必武对民族法制工作的重要贡献[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10 朱桂芳;;抗日战争前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问题上的理论贡献[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政协内蒙古地区代表 刘春;团结、平等、互助、自治[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河北省唐山市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 王 静;浅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民族观[N];大众科技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牛锐 整理;民族国家建构应优先于民主制度完善[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巴桑旺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及其经验启示[N];西藏日报;2006年
5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环保局局长 张新有;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揣振宇;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指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希恩;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记者 毛传来 通讯员 廖小清;省委举行“浙江论坛”报告会[N];浙江日报;2006年
9 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N];宁夏日报;2008年
10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 杨鲜兰;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N];湖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许彬;从“民族自决”到“民族区域自治”[D];兰州大学;2007年
2 赵伟;中国特色国家结构形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黄元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杨小云;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尚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付娜;民族大学(学院)的特有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宋遂周;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岩;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和特点[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白岩;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经验[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薛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与实践成效[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4 彭心虎;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持完善和发展[D];南昌大学;2007年
5 赵灵子;论李维汉对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的探索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28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028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