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公权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13:33

  本文关键词: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公权性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 公权 物权 公共信托理论


【摘要】:《宪法》第9条规定矿藏、水流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我国民法学界长期以来认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是物权,属于民法调整范围。但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之所以渐趋普遍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的公共性、整体性等特征,各国将自然资源规定为国家所有多出于追求社会公正、全民福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安全等目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带有浓厚的公益性质。同时,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与民法物权在设立基础、设立目的、取得方式、主体、客体、权能、行使方式、追及效力、侵权责任等方面都存在不相容性,适用民法规则也无助于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有关自然资源利用的争议。事实上,法律上的所有权可分为五个层次:1.个人在民法上的所有权,2.个人在宪法上的所有权,3.宪法上的国家所有权,4.行政法上的国家所有权,5.国家在民法上的所有权。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涉及宪法上的国家所有权和行政法上的国家所有权,对我国《宪法》第9条应按英美法系的公共信托理论将“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解释为自然资源“法律上国家所有,实质上全民所有”。其权力本质是宪法对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利益对一国主权范围内的“整体意义上的自然资源”按照“全民意志”行使限制、干预之权的宪法授权,具体包括国家对自然资源的立法权和管理权。对于国家而言,自然资源的国家所有权更多的并非私法上的权利,而是公法上的义务;不是赋予其私法上的财产权,使之通过利用该财产去获利,而是通过赋予其职权/职责,使其为了公共利益去更好地管理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不能理解为国家对特定资源物(资源产品)的民法所有权。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公权力性质决定了国家对自然资源的立法权和管理权的行使均不得“任性”,自然资源国家管理法律制度的构建应以控制公权力、保护公民权利为核心,充分体现其为了全民利益的本质特征,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真正回归其公益目的。具体包括:首先,应通过立法权的行使从源头上控制和防止行政权不当地侵犯公众公平、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国家应对需要保护的自然资源通过立法清晰设定有关自然资源利用的禁止和许可。设定禁止和许可须符合《宪法》第9条第2款及《行政许可法》关于许可设定的规定;考虑管理成本与效益;不得完全排除公众对自然资源的一般利用和习惯使用。其次,自然资源特许权的行使应遵循基本的实体和程序性要求:不应使公益受到损害,不使第三人原存于该物上之既得权受到侵害,特许的行使方式应符合法律的规定,充分考虑公益,不宜一律采用竞争性方式来决定自然资源特许的授予;自然资源特许决定的作出须遵循正当程序,强化公众参与。自然资源行政处罚权的行使须以法律的明确禁止为前提,不应对法律未明确禁止的公民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予以处罚,行政机关也不得仅凭国家所有权主张对特定自然资源物的民法所有权。最后,应建立对自然资源管理行为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实现对违反公益目的的违法资源管理行为的有效监督。
【关键词】: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 公权 物权 公共信托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1;D923.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序言11-28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11-18
  • 一、研究背景:频频引发争议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11-17
  • 二、研究价值17-18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8-23
  • 一、国内研究现状18-22
  • 二、国外的研究现状22-23
  • 第三节 基本框架、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与不足23-28
  • 一、基本内容23-25
  • 二、研究方法25-26
  • 三、本论文的创新与不足26-28
  • 第一章 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概述28-64
  •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涵义、特征与分类28-42
  • 一、自然资源的内涵与基本要素28-30
  • 二、自然资源的特征30-36
  • 三、自然资源的分类36-42
  • 第二节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的历史发展42-49
  • 一、可再生资源的国家所有权制度43-46
  • 二、不可再生资源的国家所有权制度46-47
  • 三、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的发展趋势47-49
  • 第三节 自然资源被创设为国有的立法目的49-62
  • 一、全民福祉和社会公正49-51
  • 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观51-60
  • 三、维护国家政治和经济安全的需要60-62
  • 第四节 本章小结62-64
  • 第二章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的理论基础64-84
  • 第一节 罗马法上的共有物与公有物理论64-66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公产理论66-76
  • 一、法国行政法上的国家公产理论66-72
  • 二、德国的公物制度72-74
  • 三、日本的公物制度74-76
  • 第三节 英美法系的公共信托理论76-82
  • 一、信托制度与公共信托理论的产生76-79
  • 二、公共信托理论的内涵及影响79-82
  • 第四节 本章小结82-84
  • 第三章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物权说”批判84-106
  • 第一节 公权与私权的界分84-90
  • 一、公法与私法的区分标准84-86
  • 二、公权与私权86-88
  • 三、国家的准私人地位与国家行为的公权与私权性质划分88-90
  • 第二节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与物权的不相容90-104
  • 一、设立基础与设立目的异于民法物权91-93
  • 二、取得来自于法律直接规定93-95
  • 三、主体不符合物权主体独立性、平等性的要求95-97
  • 四、客体具有不确定性97-100
  • 五、权能与权利行使方式异于民法物权100-101
  • 六、不具有物权的追及效力101-102
  • 七、侵权责任与民法物权明显不同102-104
  • 第三节 本章小结104-106
  • 第四章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公权性质辩护106-136
  • 第一节 学界对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物权化的反思106-115
  • 一、对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写入《物权法》的立法争议106-107
  • 二、“乌木案”等案后学界对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反思107-115
  • 第二节 几组重要概念之法律辨析115-122
  •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国家所有、全民所有115-117
  • 二、物权与财产权、产权117-119
  • 三、国家所有权与公产(公物)所有权119-120
  • 四、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与自然资源物(产品)所有权120-122
  • 第三节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公权性质解读122-134
  • 一、五个层次上的所有权123-130
  • 二、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本质是公法上的立法权与管理权130-134
  • 第四节 本章小结134-136
  • 第五章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公权性质的制度构想136-162
  • 第一节 可以设定禁止和许可的自然资源的范围136-147
  • 一、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客体不限于矿藏等七种自然资源136-138
  • 二、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不等于在自然资源上设立禁止和许可138-141
  • 三、设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禁止与许可的条件141-146
  • 四、设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禁止和许可的主体146-147
  • 第二节 自然资源管理权的行使要求147-158
  • 一、自然资源特许的行使要求147-155
  • 二、自然资源行政处罚权的行使要求155-158
  • 第三节 自然资源管理行为的司法监督158-160
  • 第四节 本章小结160-162
  • 结论162-163
  • 参考文献163-173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173-174
  • 后记174-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琴;论国家所有权的法律性质[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李胜兰;国家所有权行使的经济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屈茂辉;我国国家所有权的征收取得制度探讨[J];求索;2001年02期

4 刘应民;论国家所有权的行使[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李庆海;国家所有权法学透析[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6 李康宁,王秀英;国家所有权法理解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7 牛立夫;论我国国家所有权的法律完善[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8期

8 李凤章;国家所有权的解构与重构[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9 程淑娟;;俄罗斯国家所有权实现方式探微[J];法学杂志;2007年01期

10 黄军;;国家所有权的行使原则[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纯青;;论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法律性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天雁;;论国家所有权的限制[A];2013年第四届全国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邱秋;唐士梅;;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性质辨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天雁;;公共物品供给视角下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限制[A];2014年第五届全国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4年

5 王宏钧;;国家所有权与博物馆合理利用权必须分清——对馆藏文物有偿转让的意见[A];中国文物学会通讯2001、2002年合订本[C];2001年

6 刘建华;关弘雨;;物权法中关于国家所有权规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李欣倩;;国有事业单位国家所有权问题研究[A];2014年第五届全国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4年

8 吴幼喜;;现阶段公有产权的特点及其实现[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9 黄泽勇;;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实现研究[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陈德敏;杜辉;;关于《物权法》中水资源权属制度合理性的评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万一 赵信会;物权法对国家所有权的有效保护[N];法制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郭晓宇;国家所有权谁来行使[N];法制日报;2005年

3 特约评论员;海域国有 利国利民[N];中国海洋报;2007年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陈清泰;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N];人民日报;2003年

5 西林;管理经营国有资产强调四个需要[N];中国企业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袁祥;平等保护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权[N];光明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李建兴;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N];人民日报;2002年

8 张步洪;民法不宜规范国家财产权[N];检察日报;2003年

9 ;国家股东如何管理国资[N];中华建筑报;2003年

10 乔虹;大到国家所有权 小到布娃娃归谁[N];中国妇女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军;国家所有权的法律神话[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黄军;国家所有权行使论[D];武汉大学;2005年

3 张建文;转型时期的国家所有权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陈仪;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公权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孟杰;传统“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再思考[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刚;文物国家所有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2 宋林;国家所有权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陈红军;论我国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杨宁;论国家所有权[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5 张利军;国家所有权的定位及制度完善[D];山东大学;2010年

6 刘艳霞;文物国家所有权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7 边小娟;公路国家所有权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8 项佳媛;博物馆的国家所有权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9 周平;国家所有权辨析[D];武汉大学;2004年

10 范世乾;国家所有权主体制度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31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031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a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