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文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转型
本文关键词:宪政文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转型
【摘要】:现代宪政文化始于以西方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然而西方唯理智论主导下的自然主义世界观对全球多元文化的发展构成威胁。文化移植是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基本背景。我国的社会主义宪政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前中国宪政领域的反映,虽也是理性主义传统,但是与西方宪政无文化在认识论、哲学传统、宪政理论和制度等范畴存在本质差异。当代中国宪政文化已经转型成为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认识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以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宪政新文化。
【作者单位】: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广东行政学院学报》;《岭南学刊》;
【关键词】: 宪政文化 认识论 理性 社会主义宪政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09G-18项目“宪政文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转型”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11Z15重点科研课题“包容性增长与社会主义宪法文化的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从某种意义上说,包括语言变革在内的极广泛而深刻的‘文化移植’的发生乃是我们探究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及学术发展时需要面对的最基本事实。”①这一广泛而深刻的文化移植的发生亦是社会主义宪政文化研究和建设需要面对的基本国情,而随之而来的传统性与现代性、普适性与民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正权;;中国法律文化研究范式之审视[J];法学评论;2009年05期
2 朱海波;;宪政文化研究的原则、路径与范式[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3 罗洪洋;赵大华;;重新思考古希腊与近现代西方法治和宪政的关系[J];法学评论;2013年01期
4 任喜荣;论宪法发展研究的文化取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5 陈晓枫;;法律文化的概念:成果观与规则观辨[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朱海波;;西方普遍主义立宪思维及对中国宪政文明建设的启示[J];求索;2009年07期
7 范雪飞;;马克思主义理性思想及其历史来源——基于理性主义法学的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0年02期
8 朱海波;;西方宪政文化的深层结构:作为认识论的理性主义[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董学文;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形态论纲[J];文艺研究;1988年02期
10 朱海波;;理性范式及其对中西宪政的文化制约[J];现代法学;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陈义平;智者运动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张亚骥;;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发生、发展及论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侯保龙;;服务型政府类型论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浮怀康;张延龙;;浅谈文人园林兴奋点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8 周宏;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刘淮南;;从“自律”、“他律”看“文学是意识形态”及其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林燕;张群;;权术、美德与命运:马基雅维里的三重世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试论公民权与人权的差别[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2 常婧;;科技—政治的自由僭越及其自组织过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樊改霞;;从自由主义理论的发展看国家教育制度的形成——兼评安迪·格林教授关于民族国家教育制度的形成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徐桂权;王锦东;;“社会生产”语境下传媒的公共呈现与意见表达——基于两个经验研究的思考[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5 赵宁;;多元文化到跨文化——由法国政府驱逐罗姆人事件引发的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姜迎春;;马克思的资本辩证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意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7 陆益龙;;培育“三农”创业人才所需的政策支持[A];“培育创业人才,推进现代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黄卓越;;在后现代的问题视域中思考儒学的发展[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郭齐勇;;儒家人文精神及其宗教意涵[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10 董学文;;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学说与文学本质问题——兼及“审美意识形态论”分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9 吴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现代探寻[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杜建泉;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及实现机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春茜;人性的守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兆余;产权视角下的国家形成理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庆丰;改革开放进程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说服力初探[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黄河卫;西方人眼中完美的中国形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汤U喎,
本文编号:1036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036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