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论我国宪法诉讼的模式选择

发布时间:2017-10-15 20:08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宪法诉讼的模式选择


  更多相关文章: 宪法诉讼 模式选择 宪法法院


【摘要】:在宪政主义语境里,“法治的本质乃宪治,即宪法之治,而宪治的关键则在于宪法诉讼。”[1]宪法诉讼是一种对基本权利被损害进行救济的方式或途径。宪法诉讼制度是宪政制度的重要内容,这种制度对于完善宪法监督、促进社会进步、推动法治进程、保障政治文明有着重要作用。自“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开创了宪法诉讼的先河以来,国外对宪法诉讼制度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且在宪法诉讼方面已经积累了比较成功的实践经验。宪法诉讼是宪法上的权利救济制度,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对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公民的部分宪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在穷尽其它救济渠道后,仍得不到保护,这说明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救济权的规定存在不足之处,应从制度上加以完善。 近年来,宪法诉讼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宪法诉讼的基础理论进行分析、对我国宪法诉讼的现状进行总结、对域外宪法诉讼模式进行介绍,,从而提出我国宪法诉讼的应然模式---复合型的宪法诉讼模式,并对该模式下的相关配套制度的构建提出设想。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域外关于宪法诉讼的实践及研究现状,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与比较分析法)。 第二部分,介绍宪法诉讼的基础理论,提出宪法诉讼的概念,并与宪法监督、违宪审查、司法审查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再从实体、程序两个方面介绍宪法诉讼的价值; 第三部分,介绍我国宪法诉讼的现状,从我国现存的法律体系中探索宪法诉讼的相关法律依据,并对我国宪法诉讼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建立宪法诉讼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四部分,介绍域外宪法诉讼的模式,并对在我国建立诉讼的集中模式进行探析,提出我国宪法诉讼的应然模式---复合型的宪法诉讼模式。 第五部分,介绍复合型的宪法诉讼模式下的相关配套制度,对宪法法院、普通法院在宪法诉讼中的地位职能等提出设想。 第六部分,结束语。
【关键词】:宪法诉讼 模式选择 宪法法院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2
  • 1.1 选题背景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实践现状9-11
  • 1.2.1 国外实践现状9-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方法11-12
  • 第二章 宪法诉讼的基本理论12-19
  • 2.1 宪法诉讼的概念及辨析12-15
  • 2.1.1 宪法诉讼的概念12-14
  • 2.1.2 宪法诉讼与相关概念的辨析14-15
  • 2.2 宪法诉讼的价值15-19
  • 2.2.1 宪法诉讼的实体价值16-18
  • 2.2.2 宪法诉讼的程序价值18-19
  • 第三章 我国宪法诉讼的现状19-26
  • 3.1 我国关于宪法诉讼的立法规定19-22
  • 3.1.1 我国现行宪法不排斥宪法诉讼19-20
  • 3.1.2 最高人民法院的几个司法解释20-22
  • 3.2 我国宪法诉讼缺失的原因22-24
  • 3.2.1 宪法观念落后22
  • 3.2.2 公民的宪法权利意识不强22-23
  • 3.2.3 宪法诉讼机构缺失23
  • 3.2.4 宪法诉讼程序缺失23-24
  • 3.3 建立我国宪法诉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24-26
  • 3.3.1 我国建立宪法诉讼制度的必要性24-25
  • 3.3.2 我国建立宪法诉讼制度的可行性25-26
  • 第四章 我国宪法诉讼的模式选择26-35
  • 4.1 域外宪法诉讼的基本模式26-29
  • 4.1.1 分散模式26-27
  • 4.1.2 集中模式27-28
  • 4.1.3 混合模式28-29
  • 4.2 我国宪法诉讼的应然模式——复合型29-35
  • 4.2.1 普通法院模式30-31
  • 4.2.2 宪法法院模式31-32
  • 4.2.3 宪法委员会模式32-34
  • 4.2.4 复合型的宪法诉讼模式34-35
  • 第五章 我国宪法诉讼的配套制度35-42
  • 5.1 宪法法院的设置及相关制度35-40
  • 5.1.1 宪法法院的地位35-36
  • 5.1.2 宪法法院的组成36-37
  • 5.1.3 宪法法院的职权37-38
  • 5.1.4 宪法法院的审理程序38-39
  • 5.1.5 对违宪行为的制裁39-40
  • 5.2 普通法院在宪法诉讼中的职能40-42
  • 第六章 结束语42-43
  • 致谢43-44
  • 参考文献44-46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46-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国斌;法国的宪法监督与宪法诉讼制度——法国宪法第七章解析[J];比较法研究;1996年03期

2 谢维雁;;论我国复合型宪法诉讼制度的构建[J];法商研究;2009年02期

3 韩大元,王贵松;中国宪法文本中“法律”的涵义[J];法学;2005年02期

4 包万超;设立宪法委员会和最高法院违宪审查庭并行的复合审查制——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另一种思路[J];法学;1998年04期

5 刘志刚;;宪法诉讼的价值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郑琼现;论中国宪法司法适用的出路[J];江汉论坛;2002年07期

7 陈泽辉;;国家权力与宪法诉讼的关系——论我国宪法诉讼的可能性[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江国华;宪政与宪法诉讼[J];理论与现代化;2002年04期

9 欧爱民;违宪行为的法理分析[J];求索;2005年04期

10 户波江二,莫纪宏,于敏;司法权与违宪审查制论的50年[J];外国法译评;1997年01期



本文编号:1038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038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e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