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的宪法难题:对“爱国爱港”的基本法解释
本文关键词:认同的宪法难题:对“爱国爱港”的基本法解释
【摘要】:1987年的"邓公之问"预伏下"爱国爱港"与"民主普选"之间的差异化理解与实质性冲突。特首普选咨询中呈现出的"爱国爱港"之政治标准与法律标准的争议,以及白皮书对"全面管治权"的澄清与重申,是对"邓公之问"的回应和具体化,背后透露出香港回归以来的政治认同难题。这一难题与香港曾经独特的殖民史之间具有直接关联,殖民史提供的西式价值观、政党政治和民主文化成为特区政治意识的核心构成,对"爱国爱港"要求构成直接制约和限定。基本法以"居民"概念为核心建构了香港居民的双重身份,包含了基于高度自治的本地化指涉,但未将具有"一国"内涵的中国宪法上的"中国公民"概念予以充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仪式化。基本法建构了多层次、差异化的的"爱国爱港"义务框架,不限于特首,而扩及广泛的香港居民。破解认同难题的根本之道在于回归公民教育,在于突破基本法的"居民"限定,重申并在制度安排上支持"中国公民"身份的最高性和优先性。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爱国爱港 普选 认同 公民 居民
【基金】: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的资助 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度项目“香港立法会运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香港十七年回归史是繁荣稳定史,也是政治心理博弈史。一切的表面与深层抗争都来自于现代政治的认同危机,来自于中国整体化国家建构进程在精神上的未完成性和多元冲突性,也来自中西文明冲突的长时段经验与激荡。“爱国爱港”争议就是这一进程的典型体现。港英政府的长期殖民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刚;;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与宪法爱国主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飞龙;;中国法治的现象解释与理性展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张煈;;论我国宪法的实效性和规范正确性[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李林;;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立法发展(上)[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骆正言;;凯尔森宪法保障思想的逻辑——兼评施密特及中国的政治宪法学[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刘治斌;;立法目的、法院职能与法律适用的方法问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韩秀义;;阐释一个真实的中国宪法世界——以“宪法常识”为核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7 陈以定;;试析中央与香港特区权界[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李树忠;;1982年宪法指导思想中的经验逻辑[J];法商研究;2012年03期
9 程洁;;中央管治权与特区高度自治——以基本法规定的授权关系为框架[J];法学;2007年08期
10 吴练斌;;论邓小平“一国两制”法制思想[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四星;;谈董必武法律思想与我国当今法治[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二辑)[C];2012年
2 陈弘毅;;香港及台湾地区的政治和宪政改革:比较与反思[A];百年共和与中国宪政发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诚;论宪法的纲领性条款[D];浙江大学;2011年
2 潘俊强;论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法理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王启祥;藏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刘全娥;陕甘宁边区司法改革与“政法传统”的形成[D];吉林大学;2012年
5 陈友清;1997-2007:一国两制法治实践的法理学观察[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赵馨;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与立法关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王伟;《联合国宪章》宪法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龚超文;香港中学体育课程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董书萍;宪民界分论[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彭中礼;法律渊源论[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柱;论我国宪法司法适用[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文鹏;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的商谈限度[D];西南大学;2011年
3 刘燕燕;《香港基本法》第158条的完善[D];暨南大学;2011年
4 张艳芳;农民工权利保障状况考察与制度重构应对[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冀业;全国人大委员长会议组织与权力运作研究[D];北京大学;2009年
6 巫建军;行政自由裁量权司法控制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建军;人民法院援用宪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怡龙;人的尊严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D];汕头大学;2010年
9 柴盼盼;从所有制到所有权[D];河南大学;2012年
10 吴凤芳;五四时期爱国主义的产生、传播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坤,上官丕亮;宪法法部门初探[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2 王学栋;论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性[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姜峰;论我国宪法中人权条款的直接效力[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秦前红;论宪法变迁[J];中国法学;2001年02期
5 杜承铭;论宪法的弹性机制[J];河北法学;2001年03期
6 任兆银;我国经济转型中的宪法变革轨迹及其启示[J];学术探索;2001年06期
7 李琦;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之性质:宪法的特别法[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周伟;宪法解释案例实证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02年02期
9 周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解释案例研究[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单忠献;论我国宪法解释体制[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国发;;修宪与宪法的稳定性和时代性[A];学习宪法修正案座谈会文集[C];2004年
2 雷益丹;;《建立欧洲宪法条约》:迈向欧盟的宪政和谐[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3 王振民;;宪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4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5 李妍;;贵州省法学会宪法法理学年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法治保障[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士如;;从宪法到宪政的思考——立宪主义思想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7 李文祥;;分权原则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变迁[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8 张文显;刘红臻;;人权的宪法载列与保障:理由、进展与努力的方向[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剑;;宪政法治,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许艳娜;;从立法层面保障我国宪法的实施[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景宇;宪法的稳定和与时俱进[N];人民日报;2003年
2 武汉大学法学院 潘弘祥;完善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的四点建议[N];检察日报;2007年
3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周叶中;关于我党运用宪法思维执政的思考[N];北京日报;2008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刘仁文;也谈宪法之道[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 徐贲;解释宪法是法官的事,也是民众的事[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6 丁剑(法学博士);慎言修宪[N];南方周末;2003年
7 蔡定剑;宪法就是拿来用的[N];南方周末;2008年
8 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胡锦光;宪法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N];人民法院报;2012年
9 王石川;“向宪法宣誓”获赞最多的民意脉动[N];工人日报;2014年
10 王石川;“宪法宣誓制度”获赞最多的民意脉动[N];济南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嵩;美国宪法解释的原意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陈诚;论宪法的纲领性条款[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广登;宪法责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宋海春;国共两党的宪法思想与中国宪政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谭钟毓;中日韩宪法移植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6 王蕾;诠释学视域下的宪法平等规范[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杨思留;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宪法表达[D];苏州大学;2007年
8 李峰;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部宪法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崔雪丽;美国宪法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朱应平;论平等权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婧博;宪法责任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赵坤;论英国宪法惯例的法治功能[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春鹏;论美国宪法解释中的原意主义[D];山东大学;2008年
4 王超群;试论宪法思维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修铁;论对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于广丹;美国宪法解释的创造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田川;我国宪法解释制度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黄钰晶;从宪法变迁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和变化[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亮明;劳动权的宪法解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阳红伟;中国宪法惯例制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41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041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