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的“身体宪法哲学”
本文关键词:霍布斯的“身体宪法哲学”
【摘要】:面对古典"灵魂宪法哲学"所造成的秩序混乱,霍布斯从身体出发对宪法本性进行新的探求。宪法哲学的道德基础是自我保存的自然权利,它根源于对暴死的恐惧。原初的宪法是契约,契约来自立约人的意志,经过"代表"的伟大虚构,它实质上来自于主权者的意志。主权者的意志体现是法律,它规定了主权者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关系。由霍布斯奠定的现代宪法哲学放弃追求有德性的生活,求取生命的保存、身体的自由和舒适。由于古典公民德性的缺失,现代人的身体面临着被国家权力既保护又专制的命运。
【作者单位】: 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关键词】: 霍布斯 身体宪法哲学 自然权利 契约 主权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宪法的身体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011SJB820007) 镇江市反腐倡廉建设研究中心课题“权利本位与权力制衡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3FFY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1
【正文快照】: 一、缘起及研究方法由于哲学是对“事物本性(nature)”的知识的探求,①我们把探求宪法本性的知识称为宪法哲学。又由于宪法从根本上关涉的是人类秩序如何可能的问题,因此,对宪法本性的知识的探求必然包涵对人性知识的探求。何为人之本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由灵魂和身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申惠文;;驳民法宪法新同位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张训;;论民生刑法的出场——受达顿《中国的规制与惩罚:从父权社会到民权社会》的启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5 强昌文;;权利:社会公平的“阿基米德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邢华平;有限政府论之哲学基础探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钱广荣;;道德悖论现象之“恶”及其认识论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吕明;;论法律原则的选择适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张万军;赵友新;;儒家伦理量刑观与当代伦理量刑要素法定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侯保龙;;服务型政府类型论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金承光;;从法律逻辑学的视角审视规范逻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4 刘红婴;;论法定程序的“以言行事”[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李有学;汪来杰;;国家与政党:工具性选择与均衡性调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利清;;政府责任契约制及其演进路径——基于内蒙古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詹世友;;霍布斯正义理论的论证策略[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10 刘军;;试论公民权与人权的差别[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8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刘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与政府定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君健;我国农村金融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文洁;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反思与完善[D];河北大学;2009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杜建泉;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及实现机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嘉杰;商业贿赂司法解释若干问题评析与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黄涵华;完善我国监外执行法律监督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沈军芳;借鉴美国LLC制度之利弊分析及过渡性安排[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彦朝,李继刚;试论近现代西方公民理论的逻辑结构[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3期
2 闫勇;;浅谈纳税人的宪法权利[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02期
3 李燕;;公民医疗权利的法哲学基础[J];齐鲁学刊;2008年05期
4 向长艳;;新闻自由权利基础沉思[J];理论探索;2011年01期
5 刘建军;;论基本权利效力的理论构造——基于德、法两国的比较研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朱洪鹤;;宪法思想及其历史流变[J];甘肃农业;2006年04期
7 龚向和;近代权利宪法化探析——从宪法的产生看“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龚向和;近代权利宪法化探析——从宪法的产生看“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张平,李研,朱志勇;“以人为本”之法理探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欧阳景根;;理解宪法:几种宪政经济学视野下的宪法观、复合宪法观与宪政的建立和巩固[J];晋阳学刊;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叶中;龚向和;;论宪法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书[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颐;;论人权与公民权[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乔新生;;从宪法的高度反对邪教[A];防范抵御邪教、构建和谐社会——2005年中国反邪教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贾盛荣;;私有财产权迈入中国宪法殿堂的法哲学思考[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作翔;张扬权利何来“过分”[N];检察日报;2003年
2 李诚予;权利话语的阿格萝拉城[N];法制日报;2006年
3 张建伟;法律没有说[N];检察日报;2002年
4 袁东;“人民主权”不可代表不能转让不可分割[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本报驻京记者 王婷 整理;宪法法治来自内生力量[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蒋安杰;弘扬契约精神 推进宪政建设[N];法制日报;2003年
7 杨海坤;小康社会和现代公法中的契约精神[N];法制日报;2004年
8 林达 作者为旅美学者;宪法的自信来自哪里?[N];南方周末;2007年
9 杜晓林;让宪法意识成为公民人格心理中的主体意识[N];法制日报;2004年
10 梁彦;树立新的立法观[N];人民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汪栋;霍布斯公民科学的宪法原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汪祥胜;从灵魂到身体[D];苏州大学;2013年
3 程乃胜;基督教文化与近代西方宪政理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方明;中国宪政转型的税制维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苏婉儿;宪制的伦理生命[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刘诚;现代社会中的国家与公民[D];武汉大学;2005年
7 刘守刚;西方立宪主义传统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阎云峰;英国近代宪政视野下的财产权理论[D];湖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红;论西方中世纪封建宪政思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2 阳渊源;西方近代社会契约思想及其宪政意义[D];西南大学;2008年
3 罗鑫;宪政的契约之维:初论[D];武汉大学;2005年
4 杨军政;近代中国宪政思想与政治秩序的互动及其启示[D];郑州大学;2006年
5 高菲斐;论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李小红;认真对待宪法权利[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张晋;宪法至上的法理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8 刘磊鑫;宪政原子概论[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林宇;论宪政的超验之维[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刘明玉;个人、契约与宪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47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047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