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华法案的宪法争议——美国排华判例中“国会全权”原则检讨
本文关键词:排华法案的宪法争议——美国排华判例中“国会全权”原则检讨
更多相关文章: 排华法案 排华判例 “国会全权”原则 外国人权利保障 种族歧视
【摘要】:"国会全权"原则是美国最高法院支持排华立法的理论基石。基于这一原则,在移民事务中,特别是在拒绝外国人入境、递解外国人出境的事项上,法院往往服膺于国会的意志,对其相关立法的合宪性一般不加置喙。该原则由最高法院创立于一系列排华判例,并一直持续至今。它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外国人权利保障沦为了美国宪政的"化外之地"。将这一司法学说置于美国排华这一历史语境下进行检视具有现实意义。在一系列排华判例中,最高法院对国会排华权力的论证缺乏明确的宪法依据。更重要的是,最高法院忽视了这一权力的宪法界限:其一,国会的立法权存在固有的禁区;其二,这一权力应当受到缔约权与司法权的制约;其三,该权力的行使有必要顾及外国人基本权利的保障。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排华法案 排华判例 “国会全权”原则 外国人权利保障 种族歧视
【基金】: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2012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206360039)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71.2;DD911
【正文快照】: 一引言:排华法案的历史钩沉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Emma Lazarus)在其名篇《新巨人》中写道:“那些疲乏、贫困的,蜷曲拥挤而渴望自由呼吸的芸芸众生,那些熙熙攘攘的被遗弃在海岸的苦难之人。将这些无家可归、颠沛流离的人们一起交给我吧,我伫立在金门,高举自由的灯火!”〔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述红,黄仕红;应对WTO挑战的司法审查制度改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3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闫海;;基于司法独立的我国司法预算制度重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5 田飞龙;;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新思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6 钟娟;姜起民;;行政相对人监督行政的理论基础[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储新宇;美国总统与国会争夺外交主导权的根源及实质[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于江;雅典民主制评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江振春;;调和与共融——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的形成[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9 叶凡美;“内部改进”与美国早期国家构建(1801-1833)[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会丽;论税务行政复议制度[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秦中蕾;法律保留原则下的基本权利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旭东;《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郭春阳;司法能动抑或司法克制——“洛克纳案”之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基华;论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贾(?);论当代中国社会团体参与问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睿;西方发达国家弹劾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坤,上官丕亮;宪法法部门初探[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2 王学栋;论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性[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姜峰;论我国宪法中人权条款的直接效力[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秦前红;论宪法变迁[J];中国法学;2001年02期
5 杜承铭;论宪法的弹性机制[J];河北法学;2001年03期
6 任兆银;我国经济转型中的宪法变革轨迹及其启示[J];学术探索;2001年06期
7 李琦;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之性质:宪法的特别法[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周伟;宪法解释案例实证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02年02期
9 周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解释案例研究[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单忠献;论我国宪法解释体制[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国发;;修宪与宪法的稳定性和时代性[A];学习宪法修正案座谈会文集[C];2004年
2 雷益丹;;《建立欧洲宪法条约》:迈向欧盟的宪政和谐[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3 王振民;;宪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4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5 李妍;;贵州省法学会宪法法理学年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法治保障[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文祥;;分权原则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变迁[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7 王士如;;从宪法到宪政的思考——立宪主义思想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8 张文显;刘红臻;;人权的宪法载列与保障:理由、进展与努力的方向[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剑;;宪政法治,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许艳娜;;从立法层面保障我国宪法的实施[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景宇;宪法的稳定和与时俱进[N];人民日报;2003年
2 武汉大学法学院 潘弘祥;完善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的四点建议[N];检察日报;2007年
3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周叶中;关于我党运用宪法思维执政的思考[N];北京日报;2008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刘仁文;也谈宪法之道[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 徐贲;解释宪法是法官的事,也是民众的事[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6 丁剑(法学博士);慎言修宪[N];南方周末;2003年
7 蔡定剑;宪法就是拿来用的[N];南方周末;2008年
8 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胡锦光;宪法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N];人民法院报;2012年
9 王石川;“向宪法宣誓”获赞最多的民意脉动[N];工人日报;2014年
10 王石川;“宪法宣誓制度”获赞最多的民意脉动[N];济南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嵩;美国宪法解释的原意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陈诚;论宪法的纲领性条款[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广登;宪法责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谭钟毓;中日韩宪法移植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5 宋海春;国共两党的宪法思想与中国宪政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蕾;诠释学视域下的宪法平等规范[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李峰;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部宪法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崔雪丽;美国宪法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杨思留;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宪法表达[D];苏州大学;2007年
10 朱应平;论平等权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婧博;宪法责任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赵坤;论英国宪法惯例的法治功能[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春鹏;论美国宪法解释中的原意主义[D];山东大学;2008年
4 王超群;试论宪法思维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修铁;论对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于广丹;美国宪法解释的创造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田川;我国宪法解释制度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黄钰晶;从宪法变迁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和变化[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亮明;劳动权的宪法解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阳红伟;中国宪法惯例制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51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051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