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研究
本文关键词:恩施州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研究
【摘要】:作为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法治,在现代文明社会的今天,对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恩施州是湖北省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土家族苗族人民在此聚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恩施州由于历史等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近年来在国家法治的支持下,政府充分行使自治权,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一系列适合本地发展的政策和方针,极大的促进了恩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作者单位】: 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经济发展 法治 恩施州
【分类号】:D921;F127
【正文快照】: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湘、鄂、渝三省(市)交界处,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和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范围的地区。[1]恩施是我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的代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我国整体经济的重要组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贤木;论调整结构、培植经济增长点与加速恩施州经济发展的关系[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向宏桥;恩施州生态特色经济战略构想[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郭晋南;关于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生产力研究;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王浩斌;;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及其表现样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刘鹏;当代工人阶级先进性问题探讨——论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和马克思工人阶级先进性理论的生命力[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牛菲;;“特殊的”与“总体的”意识形态——曼海姆对意识形态概念两重含义的区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王浩斌;;我国新社会阶层形成及发展的政治生态基础[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伍绍财;;从莎士比亚化谈《活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7 崔峗;;论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终极关怀[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张夏乐;林山;;试析生产关系与交往关系的关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薛汉伟;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所有制理论与现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赵家祥;;生产方式概念含义的演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君思;;社会变迁背景下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全面发展的二维分析与对策初探[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徐长玉;陈兵建;;基于马克思分配理论视角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研究[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再认识[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6 王福生;;从思辨到革命——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7 施江斌;;试论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董学文;;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学说与文学本质问题——兼及“审美意识形态论”分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王朝元;;多维视域下的文学本质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10 刘建武;;论社会主义民族化的理论依据[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4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继忠;和谐社会视阈下的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8 尹峻;国家与革命:黑格尔与马克思关系的历史性解答[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瑜;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银;金融危机的货币哲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爱红;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吕道云;论新时期我国公共精神的培育[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赵滢;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杨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孟春梅;企业技术生态化的哲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王玉娟;乡镇党代会常任制下党代表作用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云洁;生态城市建设的哲学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芳;党代表任期制理论与实践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兴厚;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J];生态经济;2000年11期
2 刘燕,向东梅;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经济发展试析[J];生态经济;2001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锋;提高少数民族素质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J];广西党史;1998年03期
2 吴支贤;;关于发展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初探[J];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02期
3 毕俊友;;对开发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资源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4 唐炽;;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J];阵地与熔炉;2008年04期
5 胡令明;;民族地区扶贫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J];民族论坛;1989年01期
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兼职委员单位及其职责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兼职委员名单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2年26期
7 马荣祖;;正确运用《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7年01期
8 谢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与观念变革[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9 戴小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行政发展论纲[J];新疆社科论坛;1991年06期
10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对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税和粮食征购实行减半征收的通知[J];湖南政报;198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兰;;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与交通发展水平关联度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王雪琳;郑林;章青果;;江西省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3 于善旭;;法治奥运助推世界体育的和谐发展[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王喜;秦耀辰;张黛;姜向亚;闫卫阳;鲁丰先;张金平;张艳;张丽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省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研究[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5 林荣光;;试论基层海关和谐法治环境的构建——对深入学习应用《岗位操作手册》的思考[A];法制建设与和谐海关征文专辑[C];2007年
6 陈国建;刘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探析[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7 屈凌波;胡兴旺;曹武军;;经济发展水平与产学研合作途径选择研究[A];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C];2010年
8 刘诗武;;改善海南投资法治环境 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A];“反腐倡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晓明;;县市经济与县市科技发展的联系[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10 杨勇;;贵州发挥后发优势的法治环境探析[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为和谐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N];江西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罗华山 实习生 汤珊;法治是发展非公经济的重要环境[N];贵州日报;2009年
3 记者 华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创造良好法治环境[N];平顶山日报;2010年
4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方工;法治与民生[N];检察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周莹莹;为发展大局创造和谐的法治环境[N];淮南日报;2010年
6 钟鑫;北京海淀: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法治环境[N];检察日报;2005年
7 黄小莒;营造法治环境 保护农民利益[N];三明日报;2008年
8 付慧玲 记者 贾芳;市人民检察院:营造和谐安定法治环境[N];宜春日报;2008年
9 陈成忠;创造良好法治环境[N];湛江日报;2009年
10 记者 田洪波;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N];法制生活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进伟;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发展绩效[D];吉林大学;2007年
2 何永达;制造业循环经济的测度与路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朱构峨;适度消费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4 田起宏;文化、教育、经济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李新平;“两型社会”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黄易;基于可拓学的桐梓县林下经济建设项目可持续性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侯远潮;经济转型中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刘俊英;公共支出转型及其经济发展效应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杨志梁;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魏博文;金融危机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慧;中等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奇瑛;成都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的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3 孔晴;甘肃省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7年
4 罗之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视角下小学教育投入城乡差距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叶勇;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与潜力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金杰;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数量分析与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余娟;广西典型岩溶县生态承载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估与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艳英;区域经济发展与科技实力的评估体系及综合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杜淑芳;乌海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10 宋先超;长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59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059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