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统”“治”形态双重指向的现代变革

发布时间:2017-11-07 13:11

  本文关键词:“统”“治”形态双重指向的现代变革


  更多相关文章: 统治 政道 治道 帝制 法治


【摘要】:统治包含政道与治道双重指向,它即具有政治学意义,也具有法学意义。中国传统帝制下的统治是人治、专制的体现,帝王个人既统又治,统与治没有制度性隔离。现代社会要求统治政道正统合法性基础变革,统治治道法律形态变革,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基金】:首都经贸大学中青年教师科研提升项目资助
【分类号】:D0;D921
【正文快照】: 统治,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既包含“统”,又蕴涵“治”,包含政道与治道双重指向,它即具有政治学意义,也具有法学意义。作为政道,“统”,首先意味着“正统”,正统意指合法性或指具有正当性的权威。所谓“膺当天之正统,受克让之归运。”①其次,“统”还意味着一统,即政治统一,各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安鹏;;民主与宪政、法治的关系评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8年06期

2 张爱军;程小佩;;政治自由与宪政的价值理念契合——基于萨托利的思想理路[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张恩韶;赵丽娟;;民主价值的理论反思[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宫志刚;治安本质论[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陆敏菊;东西方文明发展基础比较的另一视角——兼论东西方“人治”与“法治”之诞生[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刘伟;论“人治”与“法治”产生的社会土壤及现实目标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1999年08期

7 徐祥民,秦奥蕾;政体与法治——重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J];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8 王志林;“人治”与“法治”的含义探析——兼论“人治”与“法治”对立的原因[J];当代经济;2002年12期

9 唐莉萍;论“法治”和“德治”的内涵及其关系[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10 卫刘华;对“亚里士多德法治公式”的再认识[J];理论与改革;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春成;;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交锋:解读“仇和式治理”之争[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2 胡治洪;;专制政治·儒家精神·现代自由主义——徐复观政治思想述论[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子正;构建和谐社会的法理思考[N];大连日报;2005年

2 俞可平;从统治到治理[N];学习时报;2001年

3 ;稳定是实现人权的前提 发展是实现人权的关键 法治是实现人权的保障[N];人民日报;2005年

4 谢晓东;从德治理想国到法治下的德治[N];光明日报;2007年

5 姜鹏;认识自我不应脱离“他者”[N];文汇报;2009年

6 银寿;论“穷则思变”[N];南方日报;2005年

7 李忠;“德”之不存 “法”将安傅[N];人民代表报;2001年

8 郝铁川(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法学博士后);从“统治”到“治理”[N];文汇报;2002年

9 俞可平;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N];协商新报;2005年

10 唐国富;正确理解“以德治国”的内涵[N];安徽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姜朝晖;权力论:合法性合理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2 朱仁政;孙中山权力制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于语和;中国礼治与西方法治之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杨文霞;古代儒家德治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雁;法治视角下的官僚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丁胜涛;正义实现论[D];湘潭大学;2006年

3 孟德娟;财产与国家权力[D];山东大学;2008年

4 曹龙虎;走向权力祭台:帝制中国的告密政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李燕;公共治理模式下政策执行力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张倩雯;哈林顿的古典共和主义:继承与创新[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陈薇;另一种形式的“卡里斯玛”[D];复旦大学;2009年

8 柳倩;宪政民主论[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卢豪;治心与治道——王安石的政治思想及其哲学基础[D];河南大学;2009年

10 王媚;儒家德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评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52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152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d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