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宪法本质新探

发布时间:2017-11-17 20:09

  本文关键词:宪法本质新探


  更多相关文章: 宪法本质 社会有机体 宪法科学性 宪法概念


【摘要】:宪法概念的演变历史也是人类对宪法认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对该过程的追溯研究,会发现其中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有助于继续探寻宪法本质。根据宪法概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特征差异,宪法概念在时间上可大致分为,古代宪法、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在美国独立并颁布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之前的漫长历史中有模糊的宪法概念存在,称之为古代宪法;之后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并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这期间具有民主内容的宪法称为近代宪法;俄国的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后,各国宪法在内容上逐渐有了很大变化,除了政治制度,还新增加了经济文化制度,社会福利、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利益整体利益,具有这些特征的宪法称为现代宪法。对古代宪法、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进行比较,可得出宪法概念的演变存在以下特点: ①在政体内容上,政体变更制度从无到有,如古代和近代没有政体改革制度,都是靠起义与革命等战争手段来完成的,现代社会政体则可以通过改革实现平稳过渡; ②在政体制度上,由一人独裁或少数人专政发展到民主制度; ③在内容上,由经济文化发展为政治服务发展为政府为经济文化服务; ④对宪法本质的探索走向政体外围,但始终徘徊在政治的范畴内。 社会有机体论是1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观点,同时也是一种体现了一种唯物且辩证的社会历史观。社会有机体论主张把社会看作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的复杂的系统来研究,即,社会有机体是指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各个社会层次,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有机联系而又相互制约构成的社会整体。笔者对社会有机体分别从实体构成、社会关系、社会实践三个层次来剖析,找出了社会有机体发展的三个层次的规律:微观层次上,生产社会化决定社会实体构成;中观层次上,“社会意识”决定政治制度设施,政治制度设施社会相对于“社会意识”总是处于偏离状态,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宏观层次上,社会生产决定政治管理,政治管理对社会生产具有反作用。宪法概念演变的特征与社会有机体的发展规律相暗合,这给我们探究宪法本质提供有力的线索。 社会有机体发展规律要求,“社会意识”决定政治制度设施,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实现政体意识要无限接近于“社会意识”;政体意识对政体设立及运行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而宪法是政体设立及运行的根本原则,由是而言,宪法就等于政体意识,宪法就是“社会意识”的国家表达,这就是宪法的真正本质。“社会意识”处在不断更新变化的状态,人类对自然界与社会的发展规律认识越来越深刻,就要求宪法也处在一个随“社会意识”更新的状态(与短时间内宪法表现的稳定性不矛盾),宪法与“社会意识”无限接近的程度就是衡量宪法科学性的一个尺度,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标准。社会有机体发展的微观、宏观规律也是评价宪法科学性的标准,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亮;概念的负重之旅[J];读书;2003年11期

2 龚祥瑞;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宪法理论[J];法学;1989年04期

3 王广辉;宪法为根本法之演进[J];法学研究;2000年02期

4 馨元;宪法概念的分析[J];现代法学;2002年02期



本文编号:1197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197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f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