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的变迁与法治的成长——一种国家形象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共和的变迁与法治的成长——一种国家形象的视角
【摘要】:辛亥百年来共和模式历经了"五族共和"、"工农共和"、"民族共和"和"人民共和"的变迁。我国共和之路从改革开放前的"民主主义共和"主导性进路向改革开放之后的"法治主义共和"为主导转变,从而完成了我国共和形象的塑造与法治形象塑造的统一,与之相应的未来公法建设应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分权制衡"与"人权保障"两大类公法机制。
【作者单位】: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
【分类号】:D08;D921
【正文快照】: 一、引言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明确提出了“五族共和论”。新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一系列民族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而这些法律法规则被视为我国探索共和模式建构之肇始。自此往后,共和模式的百年历史变迁一直诉说着中华民族对于共和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颜德如;;共和观念的中国历程[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泰;;《聊斋俚曲集》饮食文化分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于翠玲;;孙中山《实业计划》对印刷工业的论述及其影响——以民国时期印刷杂志对“总理遗教”的阐释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王和生;“循常”与“超越”——试论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5 王渊;;论孙中山的国民教育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陈鹏鸣;试论康有为的大同理想[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7 李伟,司桂梅;孙中山权力制约思想探析[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8 李国环;孙中山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的经济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9 汤奇学;晚清政治思想超前发展述论[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10 胡晓;段祺瑞与善后会议[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白中伟;;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中国命运[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3 廖加林;;公私观念与公德、私德[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5 虞崇胜;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6 吴忠民;;民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7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石河;;论孙中山教育思想中的革命精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张英;;辛亥革命对少数民族的影响初探[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10 庄汉;;依法行政与政治文明[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卫莉;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李奕霏;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人民利益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颖;基于哲学解释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玉姣;上海精武体育会体育现代化研究(1910-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岳彬;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生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婷;瞿秋白民生思想探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聪影;论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构建及价值[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永刚;政治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杜全伟;孔孟德育思想的现代转化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海丽;中国饮食在越南的传承与嬗变[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褚金勇;现代性视域下的“五四”文学革命[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田佳丽;民生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正国;;当前国内学术界对国家形象的研究现状[J];宁夏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2 李兴国;;公共指引系统与国家形象[J];国际新闻界;2008年11期
3 卢志渊;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解读《社会契约论》[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阿尔·戈尔 ,项灵云;环境危机下的国家形象[J];天涯;2002年04期
5 李正国;;当前国内学术界对国家形象的研究现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李正国;;国家形象构建:政治传播及传媒影响力[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汤梅;叶敏;;论服务型政府的谦抑性[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6期
8 武照娇;;政治文明视野下有限政府建设的路径选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黄春红;;政府职能公正性与法治政府建设[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汤梅;叶敏;;有限政府理念的“有限性”解读[J];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建森;;价值预设与叙述技术:罗尔斯“一般正义观”解读[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2 杨升祥;杨睿;徐颖;;程序民主:实质民主的保障[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鹏;法治政府理念[N];学习时报;2003年
2 李宏图;救灾政治重塑国家形象[N];解放日报;2005年
3 见习记者 洪玉华;大众传媒与国家形象[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4 省政府法制办主任、党组书记 陈洪波;建设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N];湖北日报;2010年
5 记者 王鹏权 李春艳;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媒介因素不容忽视[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中国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N];文汇报;2004年
7 谭平;控制权力是共和制的要义——西塞罗的控权思想[N];学习时报;2005年
8 河清;“民主”政制的弊端[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周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N];云南日报;2001年
10 朱虹;公共外交:全球化中外交理念的新发展[N];学习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丁磊;国家形象及其对国家间行为的影响[D];南开大学;2009年
2 洪兴文;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伦理规治[D];中南大学;2012年
3 李龙海;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汪凯;从亚当斯到杰克逊[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梁运娟;古典共和主义的继承与背离[D];吉林大学;2010年
6 臧豪杰;共同体思想视域下的中国现代政治价值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7 郭起飞;詹姆斯·麦迪逊多元主义政治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超;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国家形象塑造[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2 董青岭;论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形象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依依;在理想与现实之间[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邓玉红;恩格斯晚年共和制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耀;美利坚的自由—美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渊源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6 王娇娇;“共和”的简释[D];吉林大学;2007年
7 肖午;试论政府信息公开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D];厦门大学;2009年
8 尹新建;马基雅维利的法律思想及其对后世影响[D];新疆大学;2012年
9 胡冰;行政决策中政治责任的实现途径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李长莲;治理理论视角下我国政府责任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34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23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