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伊藤博文宪政思想的形成与明治宪法体制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7-11-30 15:26

  本文关键词:伊藤博文宪政思想的形成与明治宪法体制的建立


  更多相关文章: 伊藤博文 宪政思想 明治宪法体制


【摘要】:1868年,伊藤博文在版籍奉还建议书中首度提及未来开设上院构想。随后在1871年赴美考察归国后,他提出以渐进方针进行组织改革及开设下院,由此产生了宪政思想的萌芽。1880年,伊藤博文提出宪法意见书,标志着其宪政思想的雏形已初露端倪。在对法国和美国等诸国立宪政治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他于1882至1883年赴欧调查宪法,最终形成了自身的宪政思想。依靠其宪政思想,伊藤博文不仅压制了在野的自由民权派的宪法构想,而且超越了政府内以岩仓具视、井上毅为主导的德国派,掌握了制定宪法的主导权。伊藤博文的宪政思想作为其构建明治宪法体制的思想基础,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直接推动了明治宪法体制的建立,对明治宪法体制的结构及特点施加了重要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D931.3;DD911
【正文快照】: 前言伊藤博文(以下简称“伊藤”)作为近代日本最有影响的政治家之一,亲自主持制定明治宪法,构建了明治宪法体制(即1889年2月11日以明治天皇钦定名义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近代日本国家的全部政治、法律、社会体制的总称,亦即近代日本政治体制)的基础和框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爱芹;伊藤博文政体思想剖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袁野;李桂红;杜辉;;伊藤博文与大隈重信宪政思想之比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野;明治十四年政变与大隈重信的再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袁灿兴;大正民主失败之探析[D];苏州大学;2007年

3 匡仁春;从价值到制度:日本政治发展路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泽祥,钱昕;孙中山宪政思想述评[J];法学论坛;1998年02期

2 李伯超;洛克《政府论》宪政思想述评[J];求索;2005年02期

3 隆奕;;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立法评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陈勇军;虞文华;;严复和梁启超宪政思想的几点比较[J];船山学刊;2008年04期

5 包广明;;梁启超宪政思想论略[J];法制与社会;2009年10期

6 郭世东;;李大钊的民主宪政思想[J];江淮法治;2009年21期

7 蔡克骄;刘敬敬;;黄群宪政思想初探[J];求索;2009年11期

8 赵艳慧;;毛泽东宪政思想初探[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张爱仙;;略论近代中国宪政思想对当代我国法治建设的意义[J];法制与社会;2010年31期

10 李明凤;;自由主义的秩序追求——胡适宪政思想简评[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亭友;;马克思主义有宪政思想吗?[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黄婉媛 通讯员 程金华;全国专家学者聚中山研讨孙中山法治思想[N];中山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袁婷;民主、共和百年演进路[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默海;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晋寅;梁启超宪政思想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2年

2 周石强;两种宪政思想的对撞[D];郑州大学;2011年

3 刘明扬;李敖宪政思想初探[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吕途;马克思、恩格斯宪政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张锐;蔡锷宪政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吴庆涛;梁启超对近代中国宪政思想传播的贡献[D];山东大学;2007年

7 万红;梁启超宪政思想演进之探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聂晶;张君劢宪政思想的哲学基础[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陈超;论李大钊的宪政思想[D];郑州大学;2009年

10 张們;民国初期调和派宪政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39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239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e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