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公民参政权的法理探析

发布时间:2017-12-03 05:13

  本文关键词:公民参政权的法理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公民参政权 基本人权 人民主权 国家权力 权利实现


【摘要】:公民参政权作为基本人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组织和管理活动的权利。参政权的范畴与公民政治权利的范畴相同,但是更加突出了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保障公民参政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内涵,是实现“权利对权力制约”的有效手段。 本文从人民主权的角度对参政权主体进行了研究,认为:参政权的主体应为一国的所有公民。公民参政权的客体是国家政治权力,国家政治权力具有结构性,广大民众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权力结构的运行而对权力进行约束,实现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均衡互动。 实现公民参政权具有重要社会价值。首先,公民参政权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保障人权。只有在广大民众获得参与政治的能力和权利,使国家权力在正常合理的轨道内平稳运行之后,公民的各项权利才能行使,正义才能伸张。其次,公民参政权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国家的政治稳定。公民参政权是国家权威产生的前提,公民参政权的集合产生了国家的权威;公民参政权为政治权力结构调整提供了中介,使政治权力机构平稳、合理运行。最后,公民参政权的有效实施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认为公民参政权实现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合理的社会利益结构。利益结构在现实生活中,是社会经济运动、政治运动和社会意识形态运动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的介质;二是先进成熟的公民参政意识。培养和提高公民的政治意识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一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参考变量;三是系统化的法律制度。公民参政权的实现需要系统化的法律制度予以保障。只有以完备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体系为依靠,才能使公民参政权的实现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公民的参政权在更大的范围上,更深的层次上得到保障。但是我国还需要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业化、发展非政府组织、创建更文明有序的参政环境等问题上作出更多努力。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振坤;现代化国际经验述评[J];江汉论坛;2003年04期

2 李尚德;论俄罗斯中间道路的资本主义[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王维奎;小议公民社会公权力规范化[J];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02期

4 刘序盾;公共权力、市民意识与公民社会——由三个典型拆迁案例说开去[J];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06期

5 魏万宏;;入世与中国公民社会建设[J];创新科技;2004年04期

6 刘华安;公民社会的内涵及宁波构建的现实资源依托[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张宏树,刘毅;媒介素养与中国公民社会构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李红亮;论非政府组织建设与公民社会的发展[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刘良;;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变迁初探[J];理论观察;2005年05期

10 杨萌;孙涵;;积极推进非政府组织的政治参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宏强;;政府社会管理的前提及面临的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2 赵学升;羊震;;走近和谐: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多维性建构——以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的制衡与互动为视角[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3 廖申白;;公职地位开放与有序社会流动——和谐公民社会的两个特征[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4 苗海强;曹海涛;;公民社会与中国农村[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洪瑾;;公共危机中的公民知情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秋菊;;社会资本与政府绩效[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龙静云;;民间组织在现代公民社会中的道德整合功能[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8 王宏斌;;中国的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杨明伟;;协商民主与公民社会的关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谢均才;;公民社会与政府,相生相克:香港推广公民教育的经验[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永州市冷水滩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 吕华军;关注、培育公民社会[N];湖南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周俭;红枫现象: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缩影[N];中国妇女报;2008年

3 谢海定;公民社会与社团组织的繁荣[N];工人日报;2002年

4 张丽霞;公民社会中的星星之火[N];中国社会报;2004年

5 俞可平;正确对待民间组织[N];北京日报;2006年

6 西铁城;“透明的口袋”,才能容放更多慈善的心[N];光明日报;2009年

7 高志民;增强公益慈善组织“造血”功能[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张志;民主社会的公民理应拥有常识[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9 记者 李斌 顾瑞珍;“公民社会”“小政府”[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邓聿文;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N];学习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坚;民主党派参政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2 钟响;政府公民间沟通的信息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喜梅;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李海新;公民表达权及其保障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柳杨;少数民族参政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尹保红;政府信任危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7 王法硕;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冰;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中的公民认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乃圣;公民社会理论视域下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勇;公民社会与新闻传播[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万红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丽娉;当代中国政府与公民关系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魏万宏;中国公民社会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5 张萌;欧盟公民社会政治参与的途径及其影响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6 韩东旭;国民幸福的政治基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马晓燕;变迁中的治理理念及中国实践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高艳;中国公民能力的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石磊;公民社会的组织化与中国的宪政发展[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陈峗;试论“民生新闻”在构建“公民社会”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475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2475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f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