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宪法政治回顾与展望
本文关键词:新中国宪法政治回顾与展望 出处:《文史哲》2011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七八年良好的宪政开端,随后二十余年的宪法沉寂和宪政消逝,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宪法政治重生和成长,勾勒出六十多年来中国宪法政治建设和发展的"√"型轨迹和强劲走势。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宪法规范体系、公民权利体系、国家政权体系、地方制度体系等,以及反映和体现在其中的宪政精神与原则,铺筑了中国宪法政治走向未来的台阶。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K27;D921
【正文快照】: 自1949年至今,中国宪法政治建设已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六十多年的宪政之路有很好的起点,但也走过很长的弯路,重要的是已经形成良好的走势。1949年的《共同纲领》开启了新中国立宪之门,1954年宪法(“五四”宪法)是新中国宪法政治建设的早期标志,它们共同为中国宪法政治确立了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凤莲;依法“严打”: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的统一[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高憬宏,刘树德;死缓适用条件设置的四维思考[J];当代法学;2005年05期
3 俞歌春;新中国头七年法制建设与民主政治的双重发展趋向[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05期
4 成林萍;群众路线与群众运动——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反思[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2年01期
5 林盛根;建国以来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实践与探索[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04期
6 邢和明;八大前后中共对苏联模式的思考与改革——兼论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01期
7 张泽涛;“议行合一”对司法权的负面影响[J];法学;2003年10期
8 宋进;挈其瑰宝 绝其淄磷——抗战时期中共与三民主义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姚爱芳;中西政治制度基本原则比较与当代中国的选择[J];黑河学刊;2005年04期
10 柯新凡;董必武法制思想形成历史过程初探[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新力;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王磊;建设有中国特色党政关系的理论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常超;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靖北;现代中外政党—国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卫东;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德治国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建军;中国共产党执政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汤艳文;地方政府:改革与转型的行动者[D];复旦大学;2004年
8 王永恒;媒体的力量[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永理;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封建残余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10 艾国;党员权利的实现与党内民主建设[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曙光;国民政府立法院述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祝全永;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治国方略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郑莹;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方略的历史演进[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宇文利;论1976年以前党的引进外资工作[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崔德华;从“法治”到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的伟大创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沈长霞;现阶段我国党和国家权力机关关系探索[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翔;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与实践 [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岳远尊;董必武法制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洪三;论完善我国公证制度[D];安徽大学;2003年
10 施卫兵;我国公证权的法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俊杰;;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与贡献[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赵书刚;;孙中山的人权理论与实践[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李雪英;;论孙中山的社会思想[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邹环;;论清末民初国民公德与私德的转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5 谢有长;宁陶;;五四先贤在人的现代化上的追求与教训[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5期
6 程丽红;叶彤;;“九一八”事变后《盛京时报》有关政治改良的言论[J];华夏文化论坛;2011年00期
7 李天星;;共进会与同盟会的关系再探讨[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陈晓钢;;浅析陈独秀民主理论的特色[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姜涛;;曾国藩和他的时代[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逢林;;民主政府爱人民——襄河抗日根据地保护人权略论[A];地方革命史研究——湖北省新四军研究会十堰会议和咸宁年会专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雷颐;再谈五四的启蒙意义[N];学习时报;2007年
2 ;中国古代、近现代的人权思想是怎样的[N];人民日报;2005年
3 龚育之;胡绳晚年论胡适(中)[N];学习时报;2002年
4 ;中朝血汗凝友谊[N];中国财经报;2000年
5 罗福惠;荆楚文化精神在辛亥时期的继承与提升[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义;论中国现代史上的人权派及人权运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代朝;追求主权与人权的统一[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3 尹涛;抗战胜利后民社党人的民主宪政理论与实践[D];河南大学;2009年
4 陈佑松;法国启蒙思想、马克思主义与陈独秀早期思想的嬗变[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梁海军;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人权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现杰;平社及其自由主义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海璇;新月派眼中的“中国问题”及提出的解决方案[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志强;五四至晚年陈独秀民主观转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传富;论1929-1931年新月派自由主义政治思想[D];河南大学;2003年
10 戴浩;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的现代化观念[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22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322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