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脱离宪法精神的宪法修正案——从文化角度看美国第18条宪法修正案的出台

发布时间:2017-12-26 06:00

  本文关键词:脱离宪法精神的宪法修正案——从文化角度看美国第18条宪法修正案的出台 出处:《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宪法第条修正案 文化背景 社会力量


【摘要】:美国第18条宪法修正案是美国宪法修正案中唯一一条以限制个人权利为目的的条款。本文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心理出发,重点分析了在该条文制定过程中四种不同社会力量对条令通过的影响,从而探讨该条修正案出台的特殊性和必然性。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分类号】:D971.2;DD911
【正文快照】: 一战后,美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关注战争的不同利益集团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民族热情空前高涨。从战争中聚敛的大量财富增加了社会各阶层的自信心,美国的对外政策从一贯坚持保守中立开始转向扮演积极的国际角色。美利坚民族在对内政策上开始转变为热衷形成统一意识形态并试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晓莉;;论法律虚拟与法律拟制之区别——法哲学的时代变革[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2 陈文;;我国未来民法典的“本土化”定位[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3 周云涛;;信用权之反思与重构[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4 张光杰,王庆廷;历史、现状、未来——对我国陪审制度的法理解读[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高其才;;瑶族习惯法特点初探[J];比较法研究;2006年03期

6 朱虎;;萨维尼的《论占有》及其贡献——法学、立法以及方法[J];比较法研究;2006年06期

7 付荣;;请求权方法的历史源流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6年06期

8 田夫;;对民法调整对象法定化的政治社会学检讨——以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08年03期

9 朱虎;;萨维尼视野中的法律关系的界定——法律关系、生活关系和法律制度[J];比较法研究;2009年03期

10 胡启勇;;先秦儒家法辨正[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徐忠明;;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可能前景:超越西方,回归本土?[A];法律史学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2 高其才;;瑶族的习惯法观念探析[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3 周林彬;王佩佩;;商事惯例初论——以立法构建为视角[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4 淡乐蓉;;“赔命价”习惯法——多元法律文化下的共识性规则[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婉玲;民国《合作社法》的孕育与影响[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陈文华;民间规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D];山东大学;2011年

3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焦应达;苏联法学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黄润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许安平;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剑;论凉山彝族的纠纷解决[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刘行;行政审判依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刘伟;公司社会责任法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姜敏;对贝卡里亚刑法思想的传承和超越[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学云;中国本土语境下的法律建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小刚;不动产征收之公共利益界定模式选择[D];宁波大学;2010年

3 钱宇春;论新农村法律文化建设的背景、特征及其路径[D];江苏大学;2010年

4 茹克娅·霍加;论维吾尔族婚姻家庭习惯法在构建和谐新疆中的作用[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5 章薇;民事诉讼中证据失权制度完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6 苏洪财;我国法院判决依据的几个难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李少婷;近现代科技立法价值取向的冲突与选择[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蔺如;论习惯对完善当代中国法的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颖;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10 孙磊;我国环境警察制度构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海燕;;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及对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李燕凤;;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周楠;;引发乡村流动人口刑事被害的诸多因素探析[J];才智;2009年29期

4 刘祖云;高振杨;;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建设:背景、环境与境遇[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王善博;引发“索卡尔事件”的三重文化背景[J];理论学刊;2005年11期

6 王永谋;;当前非廉文化的根源、表现及对策[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吴羽;;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传统社会刑事政策思想分析[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陈永烨;隐喻的产生与文化背景的关系[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9 曹慧;;“律”与 “法”——中、法法律文化背景差异辨析[J];法国研究;2006年01期

10 毛兴勤;;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伦理性特质及其成因分析[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华;马春;;文化背景与个体化整体护理[A];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阐释环境问题的文化背景:生态人类学在当代的理论和实践化[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论文摘要第六分册[C];2009年

3 张国良;;文化与结构的冲突——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新视角[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于绪丽;;对心理咨询中价值中立普遍性的讨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徐静;;热毛巾和味噌汤:适合文化背景的病人照顾[A];第四届泛亚太地区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施征宇;;中英动物词汇翻译与文化[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7 全京姬;;日语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林绿竹;;试析“中国式英语”的语言特征与文化背景[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邹广文;;全球化:中国文化的困境与突围[A];“2006·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哲学会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孙震海;;文化背景下日本的战略形成机理与中日战略互动[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王文利;动员社会力量 解决清雪难题[N];鸡西日报;2009年

2 记者 邓红辉 通讯员 符信;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战[N];南方日报;2010年

3 孙力;宝鸡警方借助社会力量破解科研“肠梗阻”[N];人民公安报;2010年

4 陈宝泉;“虎妈”之争应多从教育文化背景上反思[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5 ;“虎妈”之争需反思教育文化背景[N];中国改革报;2011年

6 本报驻法国记者 李钊;中法名企钟情多文化背景工程师[N];科技日报;2011年

7 记者 谢军;上海规范社会力量设奖[N];光明日报;2001年

8 记者 周智敏 县报道组 赵建兴 ;吸引社会力量经营文化场馆[N];浙江日报;2005年

9 记者 宗焕平 赖臻;北京引导社会力量,共推“大民政”[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陈宗麒;灾区缺什么我们就准备什么[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玉秀;1927~1937年中国城市失业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杨竹;不同文化背景的英语使用者使用英语情态附加语的差异[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3 冯晓杭;中美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跨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傅晓微;艾·巴·辛格创作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坛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5年

5 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三虎;微电子技术的社会建构[D];中国人民大学;1995年

7 汪金国;现代中亚社会发展状况与趋势研究[D];兰州大学;2003年

8 杨艳琪;祁彪佳及其《远山堂曲品·剧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姚昆仑;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高埃仁;中国文化视角下的信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欣欣;英汉习语文化对比与翻译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李冠群;英语和汉语修辞倾向的对比[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3 蒋韵;回应式重复在中美学生电话会话中的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张淼;冲突与融合:从《大地》三部曲看中美文化的差异[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杜建锋;党锢之祸与汉末文学[D];武汉大学;2005年

6 黄永华;汉英称谓语之跨文化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7 高小燕;论文化与外交[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彭书跃;论杰克·伦敦在中美两国的文学地位的变迁[D];四川大学;2005年

9 姚春梅;唐代西域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牛丽丽;巴山舞的文化背景及价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36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336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e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