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中国宪法的知识社会学解读

发布时间:2018-03-15 00:30

  本文选题:宪法 切入点:知识社会学 出处:《江汉论坛》2012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后发展国家的宪政建设之所以步履艰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学者缺乏对自身认识结构中的西方文化中心立场的自觉反思。传统研究者往往在主客体对立的认识结构中,强调对客体对象规律的把握,而知识社会学检讨了这种立场,主张必须结合认识主体及认识过程,方能全面认知事物。以此立场重新解读宪法,则宪法是一整套具有逻辑自在性的知识体系,这套知识体系由西方传入到我国,并与我国固有的文化进行整合。运用知识社会学这一有效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和研究当代中国的宪政实践。
[Abstract]:The reason for the co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post-developing countries is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move forward. One important reason is that scholars in these countries lack the conscious reflection on the western cultural center position in their own cognitive structure. Traditional researchers often emphasize the grasp of the law of object in the opposite cognitive structure of subject and object.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has reviewed this position, arguing that only by combining the subject and the process of cognition, can we fully recognize things. From this standpoint, we can reinterpret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n the Constitution is a set of knowledge systems with logic and freedom. This knowledge system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from the West and integrated with the inherent culture of our country. Using the effective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 of sociology of knowledge, we can understand and study the constitutional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China more deeply.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多民族法律文化心理的融合与和谐研究”(07BFX01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祥民,刘惠荣;关于宪法的历史考查[J];法学论坛;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全田;禅思与诗思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周志高,刘县军;《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张东焱;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反讽[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4 刘艳茹;语言的结构之思——索绪尔哲学语言观述评[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5 仝冠军;论编辑与出版结构的优化[J];出版发行研究;2001年03期

6 钟业勋,胡毓钜;地图概念及其基本特性的逻辑思考[J];测绘工程;1997年04期

7 俞连笙;地图符号的哲学层面及其信息功能的开发[J];测绘学报;1995年04期

8 焦亚东;李春华;;互文性:语言与历史维度中的文学批评[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9 莫守忠,刘梦兰;儒家民本传统与西方法律文化在近代中国的融合[J];船山学刊;2004年01期

10 汤惠生;藏族天葬和断身仪轨源流考[J];中国藏学;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江耘;;香港电视新闻之特点分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2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刘守刚;西方立宪主义传统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李峰;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部宪法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彤昊;建造研究批判[D];清华大学;2004年

10 艾国;党员权利的实现与党内民主建设[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春林;艺术语言运思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育彬;普通语言与艺术语言的功能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于霞;战国名实之辩的文化解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徐仕敏;社会信息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徐煜;论经典名著的舞台解构演绎[D];上海戏剧学院;2002年

6 胡学雷;温特的建构主义思想评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7 张画景;高层建筑造型及立面细部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8 曾中秋;经济人假设述评及其超越[D];西北大学;2003年

9 尤磊;平等与自由[D];西北大学;2003年

10 阳海燕;论散文语言的优美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燕燕;;宪法是利益妥协后达成的共识——从宪法发展史来看[J];群文天地;2011年08期

2 汪祥胜;;政治宪法学的中国式表达[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徐国栋;;宪法一词的西文起源及其演进考[J];法学家;2011年04期

4 姚小林;;论宪法的实践性与教学理念转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马洪伦;;我国宪法解释研究的现状及其评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孔武;;民营经济发展与宪法改革模式的选择[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武汉大学 武建华;行政紧急权的宪法思考[N];检察日报;2008年

2 许安标;宪法在反腐败中的作用[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潘园园 通讯员 曹文琦 实习生 林熙;宪法:在普及中遭遇缺失[N];福建日报;2004年

4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童之伟;刑诉法修改:搞准公安的宪法定位[N];南方周末;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青林;宪法概念演进的宪政史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排发;宪法本质新探[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13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613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c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