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政治宪法论的英国渊源及其误读

发布时间:2018-09-17 12:23
【摘要】:英国政治宪法论的首倡者格里菲斯在其《政治宪法》一文中,分别从"政治的"和"哲学的"角度,批驳了当时盛行的权利法学,主张在日常的政治过程中化解冲突和解决纠纷,并提出了关于英国宪法特性的著名论断:发生的每件事情都合乎宪法。这一看似纯粹描述性的命题,实际上却具有规范性的内涵。此外,格里菲斯及其后继者所阐述的政治宪法论,作为一种解释框架,必须与英国的法律宪法论相互对照才能理解。我国政治宪法论与英国政治宪法论在反对和批判"宪法司法化"的意义上的确有某种契合,但这种契合恰恰值得警惕和反思。我国政治宪法论以激进的态度反对我国几乎尚未施行的宪法审查制度,这本身就难逃"针对假想敌"的指责,更重要的是,我国政治宪法论一方面否定法律宪法意义上的规范,同时又没有建立起政治宪法意义上的规范,这无异于从根子上抛弃了宪法。
[Abstract]:In his political Constitution, Griffith, the first advocate of British political constitutionalism, refutes the prevailing law of right from the angle of "political" and "philosophical", respectively. He advocated the resolution of conflicts and disputes in the daily political process, and put forward a famous conclusion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itish Constitution: everything that happened was constitutional. This seemingly purely descriptive proposition actually has normative connotations. In addition, the political constitutionalism described by Griffith and his successors, as a framework of interpretation, must be understood in contrast to the constitutional doctrine of law in England. Chinese political constitution theory and British political constitution theory do have some agreement in the sense of opposing and criticizing "constitution judicature", but this kind of agreement is just worthy of vigilance and reflection. The political constitution theory of our country opposes the constitutional review system that has hardly been implemented in our country with a radical attitude, which in itself cannot escape the accusation of "aiming at the imaginary enemy". More importantly, on the one hand, the political constitution theory of our country denies the norms in the sense of law and constitu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establishment of political constitutional norms is tantamount to abandoning the Constitution from the root.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分类号】:D9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大元;;中国宪法学研究三十年:1978—2008[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2 程雪阳;;司法审查的第三条道路——弱司法审查的兴起、发展及其中国意义[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陈端洪;林来梵;高全喜;;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对话”实录[J];公法研究;2011年02期

4 李蕊佚;;议会主权下的英国弱型违宪审查[J];法学家;2013年02期

5 李忠夏;;中国宪法学方法论反思[J];法学研究;2011年02期

6 韩秀义;;中国宪法实施的三个面相——在政治宪法学、宪法社会学与规范宪法学之间[J];开放时代;2012年04期

7 林来梵;;中国宪法学的现状与展望[J];法学研究;2011年06期

8 高全喜;;政治宪法学的兴起与嬗变[J];交大法学;2012年01期

9 杨陈;;论宪法的规范性[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高全喜;田飞龙;;政治宪法学的问题、定位与方法[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飞龙;;中国法治的现象解释与理性展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雷安军;;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合法性问题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3 刘志峰;;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行政审判制度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周光权;;规范违反说的新展开[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5 金自宁;;《公法与政治理论》:阐释性方法的一个样本[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6 张超;;先天理性的法概念抑或刑法功能主义——雅各布斯“规范论”初探兼与林立先生商榷[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7 何才林;;夹缝中的变革——以行政审判管辖权为视角的叙事[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8 张煈;;论我国宪法的实效性和规范正确性[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9 夏雨;;行政规划裁量论[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10 刘练军;;基本法的功能性与开放性及其启示——《联邦德国宪法纲要》读后[J];北方法学;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孔武;;民营经济发展与宪法改革模式的选择[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刘婧娟;;中国宪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刘书燃;;中国行政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吴志红;;行政公产视野下的政府环境法律责任初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范珍;;公民私有财产权保障的宪法审视[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6 戴小明;;人权及其宪法保障——由宪法修正案所引发的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7 王学辉;;财产权保护语境下行政法的功能主义定位——由卡拉OK版权费风波引发的思考[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欣;;论我国事业单位存在的表象问题与本源问题——基于公法的观察视角[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何海波;;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兼议行政行为司法审查根据的重构[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湛中乐;蒋季雅;;论社会工作平台构造中的政府职能转变[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朱家德;权力的规制:大学章程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形态[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素英;中国政府规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段凡;和谐社会建构的法权逻辑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吴恩玉;法律位阶及相关适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陈诚;论宪法的纲领性条款[D];浙江大学;2011年

7 赵新龙;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权制度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潘俊强;论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法理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朱家德;权力的规制:大学章程的历史流变与与当代形态[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焦传凯;论欧洲人权机制对欧盟成员国实际拘束力的差异及原因[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如昕;反思与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俞烨;功能主义视角下行政裁量基准的效力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冯婧雅;风险社会视角下的中国法律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徐涛;我国行政诉讼实践中职权确定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平伟;试论高等学校校规的违宪审查[D];湘潭大学;2010年

6 黄明高;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崔旖旎;我国行政审判体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郗华莉;论和谐宪政[D];西北大学;2010年

9 潘海丽;县级行政机关行政许可实践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郭克明;论我国客观行政诉讼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人博;被创造的公共仪式——对七五宪法的阅读与解释[J];比较法研究;2005年03期

2 张千帆;;从宪法到宪政——司法审查制度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8年01期

3 刘国;;宪法解释的衡量模式——兼论宪法解释方法的变革[J];当代法学;2006年02期

4 徐振东;;社会基本权理论体系的建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童之伟;;中国30年来的宪法学教学与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常安;;“摸着石头过河”与“可改可不改的不改”——改革背景下的当代中国宪法变迁[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韩秀义;;阐释一个真实的中国宪法世界——以“宪法常识”为核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强世功;;“不成文宪法”:英国宪法学传统的启示[J];读书;2009年11期

9 高全喜;;西方“早期现代”的思想史背景及其中国问题[J];读书;2010年04期

10 张洪峰,翟朝阳,王志峰;关于建立复合型违宪审查制的几点设想——兼议由各省级人大产生全国宪法委员会的新思路[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全喜;;论宪法政治——关于法治主义理论的另一个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245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245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3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