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观念市场新探

发布时间:2018-11-11 08:07
【摘要】:文章通过回顾既往对观念市场的研究成果,重构了观念市场的要素和模型,探讨了媒体变革对观念市场形态和要素的冲击和影响,最终从社会演进角度阐述新兴媒体对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作用。文章主要回顾了近现代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弥尔顿、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奥利弗·温戴尔·霍姆斯、法理学家理查德·A·波斯纳在有关“观念市场”隐喻上的表述,总结出传统理论在面对“新媒体时代”上的两点不足:混淆了商品市场和观念市场的模型;没有重视“受众群体”在观念市场中的作用。 围绕传统理论的不足,作者从一般的观察入手,以“人、观念、媒介”三类要素构建了观念市场的简单模型,并结合上述三要素的交互作用分析了“传统媒体时代”中观念市场的两种失灵状况:自由竞争下的负外部性和为“精英统治”而对观念市场进行的不当干预和垄断。在对市场负外部性的分析中,作者对“诲淫类观念对青少年受众的消极影响”以及“商业性误导观念对年长者群体的欺诈风险”两种失灵状况进行了描述,在分析应对措施的同时,作者指出对特定观念市场进行合理干预的前提应是:仅当特定受众群体缺乏理性基础和判别能力时。在分析对观念市场的行政干预和垄断时,作者通过对比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传播政治性观念领域的作用,描述了传统媒体时代的精英统治方法——对观念市场的压制和垄断,以及媒体革命后新媒体带给统治精英们的挑战。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媒体变革对观念市场要素的冲击和影响,包括科技创新对媒介新特质的推动作用,以及新媒介对宪法性权利——表达自由的保障作用,对“群体理性”的塑造作用和其展现出的强大力量。 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本文在结论部分从宏观角度探讨了科技文明推动下的媒介变革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作用,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Abstract]:By reviewing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concept market, this paper reconstructs the elements and models of the concept market, and probes into the impact and influence of the media transformation on the concept market form and elements. 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evolu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t role of emerging media in promoting the progress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 The article mainly reviews the modern western liberalism thinkers John Milton, John Stuart Mill,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Justice Oliver Wendell Holmes, Richard A. Posner, a jurist, summed up two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theory in the face of the "new media era": the confusion between the commodity market and the conceptual market; Do no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audience groups" in the concept market. Focusing on the deficiency of the traditional theory, the author starts with the general observation and constructs a simple model of the concept market with three kinds of elements: "person, idea, medium". Combined with the interaction of the above three elem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wo malfunctions of the concept market in the "traditional media age": the negative externality under the free competition and the improper intervention and monopoly on the concept market for the "elite rule". In the analysis of the negative externality of the market, the author describes two kinds of failure state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concept of obscenity on the audience of teenagers" and "the risk of fraud in the elderly group by the concept of commercial mislead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premise of reasonable intervention in the market of specific concepts should be: only when the specific audience lacks the rational basis and the ability to distinguish. When analyzing the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 and monopoly on the concept market, the author compares the role of the traditional media and the emerging media in the field of dissemination of political ideas, and describes the elite ruling method in the traditional media era, which is the suppression and monopoly of the concept market. And the new media after the media revolution to the ruling elite challenges. The article further analyzes the impact and influence of the media reform on the elements of the concept market, including the rol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promoting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a, and the role of the new media in safeguarding the constitutional right-freedom of expression. The role of shaping group rationality and the powerful force it shows.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full text, in the conclusion part,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ole of media reform in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political system under the impetu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vilization from the macroscopic angle, and expound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reform of political system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206;D9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明超;;发掘内容价值,户外新媒体大步走来[J];中国传媒科技;2011年06期

2 ;ITTC2011方正电子携手南方传媒共同阐述新媒体平台建设[J];现代电视技术;2011年06期

3 卢迎华;;新媒体并非新权威的标签 张培力新媒体教学实践简述[J];美术文献;2011年02期

4 尹韵公;刘瑞生;;2010:热点频发的中国新媒体[J];秘书工作;2011年09期

5 何菲;;凤凰新媒体:另类的传统[J];IT经理世界;2011年12期

6 张培力;;为什么我们要新媒体?[J];美术文献;2011年02期

7 张培力;;为什么我们要新媒体?[J];荣宝斋;2011年08期

8 ;第一部中国视听新媒体蓝皮书《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正式出版发布[J];中国广播;2011年03期

9 杜威;;凤舞九天 展翅盛举 专访凤凰新媒体副总裁金玲[J];广告人;2011年08期

10 姚远;;伴随新媒体发展一起成长[J];新闻窗;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峰;杨春霞;;网络新媒体与都市文化[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前言[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赵文君;;新媒体发展与传统媒体变迁趋势研究[A];快门,,为构建和谐社会奏响——第十一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闵友钢;蒋慧钧;;抓住“技”遇 融合共存——面对异军突起的新媒体节目开发的思考[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一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篇)[C];2009年

5 曹三省;王群;许志强;;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新媒体服务及其趋势分析[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10年

6 于春生;;市民新闻与公民媒介素养[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周笑;;新媒体:重塑媒介产业结构的力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宋磊;;基于手机媒体特征的手机动画新观念[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张志远;韩志国;;浅议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一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09年

10 赵晓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网络时代,呼唤突发事件报道步入转型期[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师琰;新媒体双雄上市赛跑:分众还是聚众[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2 许婷;新媒体:手机制造[N];通信产业报;2004年

3 辛晨;发展新媒体 挖掘报纸潜力[N];中华新闻报;2005年

4 李礼;一部新媒体的征战史[N];中国邮政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不悔;《新媒体征战》——竞争就是我们的历史[N];计算机世界;2003年

6 于学儒;新媒体疾病令人忧[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7 搜狐副总裁李善友;互联网与新媒体[N];人民邮电;2003年

8 漆咏德;新媒体散文:文学园地的新蕾[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9 王军;“老媒体”频频遭窃 “新媒体”屡成被告[N];中国信息报;2000年

10 苗凡卒;距离新媒体,我们有多远[N];深圳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虎;中国手机电视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韩巍;新媒体背景下的政治整合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高红波;农村受众的使用、需求与IPTV发展[D];上海大学;2011年

4 汤莉萍;视听媒体新变革[D];四川大学;2007年

5 夏源;新媒体政府规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郭峰;当代中国艺术市场及其互联网经营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7 范帆;奥运会媒体服务的历史演变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8 何威;网众与网众传播[D];清华大学;2009年

9 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倪万;数字化艺术传播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彬;观念市场新探[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梁青;受众本位理念下的城市交通移动电视媒体经营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丁志雯;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厉恒;企业危机公关的媒体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吕s

本文编号:2324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324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8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