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五四”后中国两种宪政观的比较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9-01-21 07:23
【摘要】:"五四"后中国自由主义者的宪政观存在着以抽象人权取代人的现实生存权,试图脱离自由主义经济基础而构建宪政上层建筑的倾向。实际上,宪政总是包含"限政"与民主这两个向度,自由主义者强调了宪政的"限政"这一向度,继而强调了一种消极意义上的人权;毛泽东则强调了宪政的"民主"这一向度,从而看到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同一性,为发展出一种积极意义上的人权提供了可能。
[Abstract]:After the May 4th Movement, the Chinese liberals' views on constitutionalism have the tendency of replacing the human beings' right of existence with abstract human rights and trying to construct the constitutional superstructure without the liberal economic foundation. In fact, constitutionalism always contains the two dimensions of "restriction" and "democracy". Liberals emphasize the dimension of "political restriction" of constitutionalism, and then emphasize a kind of human rights in a negative sense. Mao Zedong, on the other hand, emphasized the "democracy" of constitutionalism, and thus saw the identity between state power and civil rights, which provided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ights in a positive sens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
【分类号】:D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橹,杨勇;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思想偏差及其原因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石毕凡;抗战胜利前后中间党派对民主的诠释:以经济民主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3年06期

3 谢庆奎;论政府发展的涵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周旺生;论作为支配性力量的权力资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林建华,李伟;论20世纪4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特征认知及其意义[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6 梁波;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7 杨文革;;马克斯·韦伯政治合法性理论评析[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8 关保英;;论内部行政合同[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9 裴松宪;公民社会理念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进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张喜红;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法治取向[J];长白学刊;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叶麒麟;;论乡镇政府在征地中的角色定位——从乡镇政府行政行为的逻辑谈起[A];乡镇论坛杂志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农民土地权益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冯兆基;;中国1940年代的中间势力[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卷)[C];2002年

3 俞祖华;赵慧峰;;民族主义:近代三大思潮的并生系统与类型区隔[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臧运祜;;近代中日关系与中国民族主义——以六个关键年度为视点的考察[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姚植传;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林广华;违宪审查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刘晔;迈向现代国家: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国家建设[D];复旦大学;2003年

6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7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倪学德;和平的社会革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余建华;民族主义、国家结构与国际化——南斯拉夫民族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长红;刑事责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视角下的人——境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刘淼;朴正熙政权的特征、绩效与局限性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乔湘流;邓小平政治参与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郎茂锋;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认识[D];浙江大学;2002年

5 王涛;社会困境与重构国际秩序的治理——中国的多极化战略及“和合逻辑”的抉择[D];浙江大学;2002年

6 段元秀;论国家主权的变动及新型国家主权观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万华炜;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山鸽;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与中国的政治发展[D];河南大学;2002年

9 管新华;当代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民主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静;宪法关系论[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平学;;宪政发展的中国图景——以中国改革和宪政发展的互动关系为视角[J];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2007年00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赵启正;;在“‘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祁志祥;;“人权”入宪的历史回顾及意义评估[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3 张千帆;;宪政文化与制度建构刍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4 燕继荣;;政治文明、宪政与公共管理[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教师 傅达林;百年宪政呼唤共识和智慧[N];检察日报;2008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李忠 舟辑;时代潮推民主宪政[N];中国财经报;2004年

3 ;高举宪法旗帜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N];甘肃日报;2002年

4 湖南大学法学院 陈宇翔;《钦定宪法大纲》辨析[N];光明日报;2008年

5 董云虎;“人权”入宪:中国人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N];人民日报;2004年

6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意义是什么[N];人民日报;2005年

7 陈宏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N];安徽日报;2004年

8 吴梅;人权入宪,,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N];中国审计报;2004年

9 刘山鹰;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下)[N];法制日报;2003年

10 方令;解读人权入宪[N];重庆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静熔;《独立评论》的宪政思想[D];重庆大学;2008年

2 陈志英;主权的现代性危机[D];武汉大学;2005年

3 高建军;城乡社会同构的宪法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李成林;宪政民主视野下的中国特色权力制约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杨芳;平等原则在少数民族人权保障中的适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颂勤;论网络言论的民主宪政功能[D];广东商学院;2010年

2 王松雷;论宋教仁的民主宪政思想及其实践[D];山东大学;2007年

3 丁宇彤;评哈耶克自由宪政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金宁;哈耶克自由宪政思想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王昕;宪政的超验之维[D];暨南大学;2009年

6 乔亚南;社会层化与宪政中国[D];郑州大学;2006年

7 陈光磊;美国民主宪政的实践和公民权利的演变[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仁杰;激进与保守之间——晚清宪政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9 孙婧;五四时期宪政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来蕾蕾;理想与现实的悖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12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412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4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