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实施中的商谈机制:去蔽与建构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强世功;;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理解中国宪法的新视角[J];开放时代;2009年12期
2 白斌;;刑法的困境与宪法的解答——规范宪法学视野中的许霆案[J];法学研究;2009年04期
3 翟小波;;代议机关至上的人民宪政——我国宪法实施模式的解释性建构[J];清华法学;2007年02期
4 陈端洪;;论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与高级法[J];中外法学;2008年04期
5 王旭;;行政法律裁判中的合宪性解释与价值衡量方法——对一个行政案件法律推理过程的具体考察[J];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01期
6 张翔;;两种宪法案件:从合宪性解释看宪法对司法的可能影响[J];中国法学;2008年03期
7 王旭;;劳动、政治承认与国家伦理——对我国《宪法》劳动权规范的一种阐释[J];中国法学;2010年03期
8 蔡定剑;法律冲突及其解决的途径[J];中国法学;1999年03期
9 蔡定剑;中国宪法实施的私法化之路[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飞龙;;中国法治的现象解释与理性展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余京华;;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道德批判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吴怀祺;;时代的期待与史学的自觉[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5 巫肇胜;;听证制度:一个妥协视角的公正命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王兆良;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严一云;刘晓光;;当代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9 肖晴;杨超;;苏北新农村公共空间现状评价研究——以江苏铜山县大彭镇程庄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10 管在高;非营利组织与社会中介组织概念之辨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新民;;中央与地方法律关系的重建——检讨中国宪法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之制度[A];“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骆正言;;何谓“不抵触”——地方立法“不抵触”原则的廓清[A];“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婧娟;;中国宪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虞崇胜;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5 时红秀;;从细节中窥见历史,在真实中发现理论——对《打工者社会空间的生产——番禺打工者文化服务部的个案研究》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6 师曾志;;近年来我国网络媒介事件中公民性的体现与意义[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7 许静;辛亮;;新媒体环境下公共领域的建构——从“黑砖窑事件”谈起[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8 陈云生;;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宪法学[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9 刘晓慰;;谁的声音更响亮?——析经济权力旨趣规范下的大众传媒[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10 张翼;;市民社会的叙事宝典——评DV的文化传播意义[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8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踪莉;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隗兵;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宝东;试论我国宪政文化建设的途径[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果;业主委员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弛;中国学位授权制度变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慧星;论法律解释方法[J];比较法研究;1993年01期
2 甘阳;;中国道路:三十年与六十年[J];读书;2007年06期
3 疏义红;法律解释方法的发现与归类[J];法商研究;2004年02期
4 张翔;;基本权利冲突的规范结构与解决模式[J];法商研究;2006年04期
5 马岭;对我国“违宪审查热”的反思[J];法学杂志;2005年02期
6 刘松山;违宪审查热的冷思考[J];法学;2004年01期
7 赵娟;;对“代议机关至上论”的回应[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王绍光;潘毅;潘维;贺雪峰;强世功;张静;单世联;刘昶;白钢;卢晖临;谢遐龄;舒炜;赵晓力;麻国庆;何明;;共和国六十年:回顾与展望[J];开放时代;2008年01期
9 黄宗智;;中国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J];开放时代;2008年04期
10 郝铁川;论良性违宪[J];法学研究;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波;;论我国罪刑法定原则的完善[J];前沿;2011年12期
2 葛瑞兰;吴迪;;论洛克的分权理论[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3 谭金济;;论行政法的空间要素[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4 秦菊波;李青;;制宪权的合法性基础与革命的命运——基于阿伦特对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的观点[J];学术交流;2011年06期
5 邓宁;;论安理会立法权的法律基础及宪法规制[J];人民论坛;2011年17期
6 孙波;;论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与立法分权[J];河北法学;2011年08期
7 白龙;周林刚;;立法官僚的兴起与封闭——以1979年~2010年全国人大立法为中心的考察[J];文化纵横;2011年03期
8 钱牧;;西方国家典型性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比较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曹楠;;主权与宪法——西耶斯的制宪思想[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10 钱牧;;分权与制衡——英语国家代表性权力运行特征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海玉;;从《黄帝内经》探讨中医学疾病解释模式[A];全国中医学方法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跃;;城市立法权:认可与规范优于争取[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刘森林;;评实践的主体性解释模式[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森林;;实践:从主体性到社会性[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项冶平;;立法技术要论[A];1997年政府法制研究报告[C];1997年
6 刘晰;;论《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之意义[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袁明圣;;权力复归:行政体制改革的进路选择[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松扬;;塔巴庙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层测井特征参数评价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郭瑞龙;康杰;;配偶间互杀案件中女性凶手犯罪心理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戴小明;;论司法独立及其制度保障[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研实;镇江为什么没有“立法权”[N];镇江日报;2009年
2 秦小艳 整理;寻求体制机制创新善用立法权[N];深圳特区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魏盼生 见习记者 孙欣欣;用好特区立法权[N];汕头日报;2010年
4 本报特派记者 肖隆福 高志全;建议支持东莞成较大市取得立法权[N];东莞日报;2011年
5 记者 郭媛;用好用活特区立法权[N];汕头日报;2011年
6 特派记者 魏如松;康耀红委员建议:海南要继续用好特区立法权[N];海南日报;2011年
7 海南省法制办公室 徐钟敏;浅谈建立特区立法权启动机制[N];海南日报;2009年
8 记者 梁佳佳;用好立法权服务经济社会[N];法治快报;2009年
9 记者 陈静莹;把特区立法权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N];汕头日报;2011年
10 本报评论员;达赖所谓的“立法权”实质是图谋“西藏独立”[N];西藏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豆星星;修宪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徐剑;翻译行为合理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邵新怀;行政规章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喻中;论授权规则[D];山东大学;2006年
5 李金辉;理解马克思[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潘大为;《内经》形神理论的多重结构[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青维富;美国制宪历程之法理思考与评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吴建铭;民初(1912-1913)立法与行政关系的论争[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胡晓红;西北民族地区环境资源立法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鄂振辉;执法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卫东;论立法权的限制[D];苏州大学;2003年
2 张生辉;论哈贝马斯对立法权的重构[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朱祥蓉;我国税收收益权分配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何玮;税收立法体制之完善[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蕾;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D];延边大学;2002年
6 谢学;论我国立法监督制度之完善[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莹;欧洲议会立法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张庆林;论我国立法权的新闻舆论监督[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苏靓;税收立法权纵向分配的法律思考[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10 宁军;我国宪法解释主体模式的最优选择[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51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55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