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视角中的刑法解释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24;D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大元;“十六大”后须强化宪法解释制度的功能[J];法学;2003年01期
2 周伟;各国宪法解释机关简介[J];人大研究;2004年08期
3 赵谦;司法审查中美国法院特殊身份取得原因解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韩大元,张翔;试论宪法解释的界限[J];法学评论;2001年01期
5 张勇;;宪法解释的语境分析[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张伟;;现代宪法的变迁与互动模式 读《现代宪法》[J];博览群书;2007年12期
7 苗连营;中国宪法解释体制反思[J];中国法学;2002年06期
8 张尤佳;保持宪法稳定的对策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孙婷婷;对我国宪法解释体制的一次挑战[J];中国律师;2001年12期
10 徐振东;;法学方法论在宪法解释中的运用[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2 李升军;;如何完善我国的宪政制度[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婧娟;;中国宪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范珍;;公民私有财产权保障的宪法审视[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5 刘茂林;;村民自治权之规范求证及解题[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6 韩大元;;宪法文本中“人权条款"的规范分析——兼论成立国家人权委员会的可能性[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云生;;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宪法学[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8 王丛虎;;论对行政机关实施宪法平等权分类的审查[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卫星;;论环境权的司法保障[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10 温辉;;我国检察机关性质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元;西方国家的宪法解释机制[N];学习时报;2000年
2 申欣旺;法律冲突呼唤对宪法解释的研究[N];法制日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 林来梵;宪法解释学的“可能”[N];法制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李新会;宪法解释是宪法实施的重要保障[N];法制日报;2002年
5 王颖颖;解禁集体自卫权触动和平宪法[N];法制日报;2007年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 高全喜;尘世间,一颗伟大的心灵离去了[N];经济观察报;2010年
7 于青邋刘畅;日本参院通过《国民投票法案》[N];人民日报;2007年
8 ;宪法学为什么要以宪法文本为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连泰;法律与文学[N];人民法院报;2010年
10 冯武勇;日一咨询机构:日本应替美国“挡弹”[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洪伦;论美国宪法原意主义方法论之争[D];山东大学;2012年
2 丁玮;美国宪法上的正当法律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张红;基本权利与私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马存利;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王蕾;诠释学视域下的宪法平等规范[D];苏州大学;2007年
6 郭朋;民营化背景下公用事业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吴中波;我国修宪建议的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施嵩;美国宪法解释的原意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郭海清;美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侯学宾;美国宪法解释中的原旨主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瑜程;宪法解释的类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威;从宪法结构看宪法的生命力[D];郑州大学;2010年
3 陆敏行;我国的权力宪法制约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4 于广丹;美国宪法解释的创造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刘国利;论公民宪法义务体系的修正[D];吉林大学;2010年
6 邢振文;我国宪法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桑超;论我国宪法解释主体模式的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尹飞飞;论惠尔的现代宪法观[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史超;论宪法的多元精神[D];安徽大学;2012年
10 熊岚;宪法法院管辖权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92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592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