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宪法程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19:23
【摘要】:在现代社会,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宪政国家,不能只看这个国家宪法的宣言与标榜,而必须观察这个国家是否具有一套足够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能实际有效运作的宪法程序制度。我国要实现宪政,同样必须建立以宪法程序为核心的宪法规范体系和宪法实施保障体系,必须注重宪法程序的建构与发展。然而,在我国传统的宪法学理论中,“宪法程序”却并非一个必要的宪法范畴;在我国的宪法学研究领域,程序问题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追逐宪政理想的路上,宪法程序问题从来都不是我国学者关注的重点。在我国宪法程序理论不足、宪法程序性规定“残缺不全”的背景之下,“对于宪法精神以及权利的实现和保障来说,程序问题确系致命的所在”,对宪法程序的研究和完善,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其他学科领域对程序理论的深入探讨,宪法学界也开始有学者呼吁应当“认真地对待宪法程序”了。尽管如此,但对于诸如宪法程序的概念、研究宪法程序的意义、宪法程序的价值和功能、我国宪法程序建设的现状以及如何完善我国的宪法程序才能体现宪法程序的价值和功能等等问题,并未见有系统深入的研究。本硕士论文就是企图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对这些问题有所回答,试图为程序性规定“残缺不全”的中国宪法寻找实现宪政理想的出路与路径。 论文分为引言、四个主体部分以及结语,约五万字左右: 引言 以国外两个有关宪法程序的实例为引子,简要说明了宪法程序在国家政治秩序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宪法程序在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的相对不足,引出本文主题。 第—部分 宪法程序研究的重要意义与路径分析。本部分通过对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宪法司法化”进行理性分析,借“宪法司法化”的另一种思维方式为研究宪法程序提供分析路径,以明确宪法程序研究之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从“宪法司法化”在宪法学界引起的争议和分歧入手,分析了“宪法司法化”在种种貌似“截然对立”的分歧之下的一般要义。无论学界对“宪法司法化”的态度是热情还是冷漠,都启发我们与其在宪法之外去寻求“司法化”,不如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宪法自身。其次,文章认为,程序在司法领域的重要意义以及行政法领域程序性建设成果告诉我们,“宪法司法化”与“宪法程序”之间必然也存在某种重要的逻辑关系,而这种逻辑关系正是由宪政的程序属性所决定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惠玲;;我国未成年人审判程序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2 王勇;;行政收费的内容、形式与程序研究[J];价格月刊;2011年08期

3 韩大元;;论宪法诉愿制度的基本功能[J];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2007年00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继军;王新刚;李明瑞;;柔性机构动力分析通用程序研究[A];第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3年

2 黄学贤;吴志红;;行政协助程序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倪坚毅;韩秀文;胡皆汉;翁冠洪;庄坚;钟心矛;王宏;沈传泽;杨俊森;戴祥鹏;;用DADAS程序研究环肽构象[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4 黄志群;;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产权界定、使用权流转方式和基本程序研究[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四卷(土地分卷)[C];2005年

5 黄志群;;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产权界定和使用权流转方式和基本程序研究[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汪浩;黄伟;陈东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控制爆破设计程序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0年

7 赵艳群;肖明勇;吴丽萍;黎杰;吴大可;;用EGSnrCMP蒙特卡罗程序研究单能电子吸收实验中的影响因素[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伯衡;;基于国土资源大调查耕地地块质量调查方法和程序研究[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宝胜;杨庆生;;基于Biot耦合理论的有限元程序研究[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俞志龙;;处理专利侵权和无效争议的法律程序研究[A];专利法研究(2004)[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莫纪宏;人大制度的程序之维[N];法制日报;2008年

2 刘海波;“宝马”案真正令人忧虑之处[N];南方周末;2004年

3 秦德君;谈“执政”与“领导”[N];学习时报;2009年

4 秦德君;重视执政的成本与绩效[N];学习时报;2006年

5 胥连碧 吕博 拜晓华;西安办加强审计理论研究[N];中国审计报;2006年

6 孟祥麟;穆沙拉夫表示不会辞去巴总统职务[N];人民日报;2008年

7 王义伟;美国为什么低调[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8 陈夏红;刑事诉讼法学开拓者——陈光中[N];西部法制报;2006年

9 本报评论员;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N];济南日报;2007年

10 古平;“入常”岂能一厢情愿[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永忠;刑事上诉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周孟炎;民事审判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李仕春;民事保全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杜闻;民事再审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李莉;我国修宪程序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张栋;美国死刑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郭明文;被告人认罪案件的处理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胡昊昕;少年刑事司法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陈振宇;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韩红;我国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芬;宪法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唐亚萍;小额诉讼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李瑛;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李晓辉;中国量刑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杜兴淼;公司法视野下非讼案件审理程序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毕兵;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苗田田;宪政视野下的国家权力运作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学斌;侦讯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9 郭绍敏;宪法程序的意义——兼论罗尔斯“程序正义理论”[D];武汉大学;2004年

10 刘磊;宪法程序论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18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618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c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