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教仁的民主宪政思想及其实践
发布时间:2020-04-06 23:37
【摘要】: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国建立之初,革命党人和一些原立宪派人士,怀着将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的法治国家的美好理想,纷纷提出自己的建国方案,并成立党派争夺政权,以实现各自的政治理念。宋教仁便是其中突出的一位政治人物。宋教仁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思想的先驱,他的民主宪政思想基本上包括政党政治、责任内阁和三权分立三部分。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致力于在中国实现西方式的议会制度,并为此改组同盟会,,组建国民党,为实现以政党政治为核心的议会制度进行了努力的尝试,直至为此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然而宋教仁却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主要是对其民主宪政理念和的实践是否存在不完整或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一面,由此引发出对其历史地位如何进行定位,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的形成。主要介绍宋教仁个人成长并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经历,以及其民主宪政理想的基本理念和最终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的内容。主要写通过对其所起草或涉及的几部法律文件的介绍,分析其民主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本章共分四节:第一节通过对《鄂州约法》的介绍,分析宋教仁的三权分立的构想;第二节分析宋教仁的责任内阁制的构想,并与孙中山所持的总统制的构想作一比较;第三节主要介绍宋教仁的政党政治思想;第四节主要分析《临时约法》实为宋教仁民主宪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第三章: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的实践。本章主要写在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宋教仁实践其民主宪政的思想而作出的努力。本章共分四节:第一节写宋教仁等为坚持责任内阁制而与袁世凯的独裁专制所做的斗争;第二节写宋教仁的政党政治落实的途径,即宋教仁改组同盟会,成立国民党的过程;第三节写所谓的政党竞争实为国会内部的权力争夺;第四节写宋教仁在政党政治中所采用的手法以及其被刺及影响。 第四章:对宋教仁的民主宪政思想与实践的简评。本章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节是从国会的选举看待民初的议会制度,重在说明其所缺乏的社会基础;第二节是从民初的政党竞争分析议会制度,揭示民初政党政治的不足;第三节分析宋教仁坚持的责任内阁制的缺陷,说明宋教仁的一些失误。 结语是对宋教仁的民主宪政思想及其实践的一个总的概括,分析其不足与进步意义,并试图再次评价宋教仁的历史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1
本文编号:2617150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志国,江立新;论宋教仁的宪政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2 李书源;宋教仁与民初国民党的建立[J];长白学刊;1993年03期
3 薛恒;民初内阁制与宋教仁的政治理念[J];民国档案;2003年04期
4 王晓华;宋教仁与孙中山政见论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5 饶怀民;;宋教仁血案及其政治风潮[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03期
6 唐文权;同盟会倡始时期宋教仁心态研究[J];近代史研究;1988年04期
7 谢伟;论民初议会政治失败原因[J];江海学刊;1995年02期
8 张华腾;宋教仁法制思想[J];南都学坛;1995年02期
9 谢俊美;;略论宋教仁的政治制度思想[J];历史教学问题;1993年02期
10 周建林;宋教仁“政党内阁”思想述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本文编号:2617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617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