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论受审判权

发布时间:2020-04-08 07:53
【摘要】: 受审判权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权利,但我国学界对其关注不够, 人们对受审判权也极为陌生,,实践当中也存在众多缺陷。本文研究 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权利,也为了中国公民受审判 权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运用法理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受审判权的定义、法律 属性、法理基础,同时还用历史的方法分析了受审判权的历史演变。 文中认为受审判权是公民享有的要求法院裁断其权利义务争议或对 其的刑事指控,并要求法院裁判为公正的裁判的权利。它是基本权、 受益权、程序权、行为权和接受权的统一,可选择权与不可选择权 的统一。它对于权利的维护,权力的制约,实现平等、正义和民主 具有重要价值。 第二部分用比较的方法、历史的方法及实证分析的方法,阐述受 审判权在国际人权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国际人权公约及人权保护实 践对受审判权内容的诠释。文中指出受审判权是由接近法院的权利, 接受独立和不偏倚的法庭审判的权利、公开审判的权利、及时受审 判的权利,无罪推定的权利等一系列权利组成。 第三部分用历史方法及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的受审判权进行 反思。文中认为清末以前,国人的受审判权只限于接受反射性利益, 清末至新中国成之前,受审判权的部分内容已开始法定化,但却难 以成为现实权利,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受审判权保护经历了一波 三折,改革开放后,中国从立法和司法方面加强了受审判权的保护, 但仍存在诸多不足,比如诉诸法院权利限制较多,司法不公正使要 求审判公正的权利难以有效实现,对刑事被告的受审判权保护重视 不够。 第四部分探讨中国加强受审判权保护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文 中指出加强受审判权保护是我国法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融入全 球化以及信守国际公约的需要。加强受审判权保护应拓宽受审范围, 加强受审判权的宪法保护,深化司法改革,充分发挥律师作用,实 现司法理念的现代化。 最后,本文指出加强受审判权保护是中国二十一世纪所面临的 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当公民的受审判权能得到切实有效保障的时 候,法治中国乃至宪政中国也就为期不远了。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D9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利红;;乙肝患者隐私权的宪法保护思考[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1年03期

2 吕鑫;;慈善募捐的自由与限制——美国经验的启示[J];浙江学刊;2011年04期

3 何帆;;游戏、童话和言论自由[J];看历史;2011年08期

4 宁立标;;论食物权的宪法保障——以宪法文本为分析对象[J];河北法学;2011年07期

5 刘铮;;美国《业余体育法》对体育参与的法律保护[J];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04期

6 王倩哲;;浅议宪法隐私权的确认[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7 赵娟;;美国服刑人员诉诸司法之权利的宪法保护研究——以美国宪法判例为对象[J];政法论丛;2011年04期

8 张慰;;“艺术自由”与“青少年保护”之宪法维度——基于德国联邦宪法法院“Mutzenbache”判决之展开[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4期

9 马波;;言论自由视角下的形象附带使用原则[J];中国版权;2010年02期

10 向燕;;搜查与隐私权保护——加拿大宪法与美国宪法第4修正案之比较[J];环球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宁立标;;论公民的受审判权及其宪法保护[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朱应平;;和谐社会秩序重构的平等基石——来自美澳的经验和教训[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3 李云龙;;“人权入宪”: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标志[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磊;;国家如何从宪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在“人权入宪”之后[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洁珍;;民营企业权益的法律保护[A];宜春市发展民营经济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蓉;;基本权利体系模型假设——以“隐私权”为范例[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李高雅;;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反思与重整——以人肉搜索案为视角[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方世荣;石佑启;;私有财产权保护与行政法发展[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金冠军;付永春;;电影审查与内容管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博斯汀诉威尔逊案(1952)研究[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10 蒋红珍;;职业自由限制与比例原则适用——读德国“药房案”判决[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把宪法保护私有财产权规定落到实处[N];法制日报;2004年

2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 廖春阳;论私人财产的宪法保护[N];法制日报;2002年

3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 向燕;刑事诉讼中通讯隐私的宪法保护[N];检察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蒋安杰;为公民经济权利提供宪法保护[N];法制日报;2003年

5 王毅;张千帆:宗教信仰自由的宪法保护[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6 郭相宏 本报记者 毛东刚;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N];人民代表报;2004年

7 吴新平;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护[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马芬;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护现状与发展[N];湖北日报;2004年

9 张千帆;爱国言论的宪法界限[N];中国经营报;2008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莫纪宏;学会从宪法角度来思考权利[N];检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应平;论平等权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3年

2 王秀哲;隐私权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5年

3 朱仁华;美国鲍尔斯案的历史探析[D];复旦大学;2008年

4 郑书前;企业基本经济权利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朱拥政;刑事诉讼中的财产权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立标;论受审判权[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洪晨;论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宪法保护[D];郑州大学;2011年

3 李俊杰;健康权的宪法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严海静;论我国人格尊严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12年

5 冯焱;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戴涛;论思想自由[D];苏州大学;2005年

7 李静;我国公民隐私权宪法保护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孙婷;论学术自由权[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敏;论隐私权的宪法保护[D];郑州大学;2009年

10 朱丙栋;论私有财产的宪法保护[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19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619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e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