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与立法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8 18:10

  本文关键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与立法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对殖民地时期香港政制的典型描述是行政主导,尤其在港英政府推行代议制改革之前。由于行政和立法都是港督施政行为的自然延伸,因此,立法机关不可能对行政机关产生实质意义的制衡,行政对立法体现为一种绝对的主导关系。 《基本法》延续并完善了这种政治体制,维持了行政首长及行政机关的强势地位,同时又强调行政与立法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制衡。这样的体制设计既尊重了历史,又面向了未来;既维护了效率,又包容了民主;既有助于实现《基本法》规定的行政长官对中央负责的规定,照顾到“一国”,又能回应香港市民日益增强的政治民主化诉求、兼顾到“两制”。而无论是议会制还是三权分立的制度,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但香港回归的实践表明,行政主导作为宪政的设想与行政主导作为政治现实之间的差距,在恶劣的外部环境冲击和行政长官管治经验不足的情形下,有时会拉得很大。令人不解的是,既然行政长官有充分的条件和理由体现其强势的地位,为什么立法会却能在实际的运作中实现了对行政长官及特区政府的有效制约?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与殖民地时代的政制相比,《基本法》在赋予行政长官及其领导下的政府广泛职权的同时,又赋予了立法会对行政长官及政府相当程度的制衡权,提高了实施“绝对行政主导”的门槛。其次,中央、特区法院、功能团体、政党组织等因素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行政与立法在权力架构中的平衡定位。尤其是在民主的口号下被充分发酵了的市民意愿,成为立法会藉以制约行政长官及特区政府的最重要的基础。 在当前情况下,要促进行政与立法关系的良性协调发展,就必须回到《基本法》所确立的行政主导的框架,明确行政对立法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兼顾到民主与效率两种价值,既不能为了民主、片面地强调制衡而无法论证合理性的价值,也不能为了效率、片面地强调主导而失去合法性的基础;就必须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妥善解决不同性质的问题,及时促进各种矛盾的化解。
【关键词】:一国两制 行政主导 行政 立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1.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导言12-19
  • 一、写作缘起及目的12-13
  • 二、问题的提出13-16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16-17
  • 四、研究限制与价值17-19
  • 第一章 积淀与变迁:香港回归前的行政与立法关系19-37
  • 第一节 殖民地时期的行政与立法关系19-26
  • 一、确立殖民地时期香港政治体制的背景19-20
  • 二、殖民地时期香港的政治体制20-25
  • 三、港督主导下的行政与立法关系25-26
  • 第二节 中英谈判背景下的行政与立法关系26-30
  • 一、回归进程的启动26
  • 二、香港代议政制的发展26-30
  • 第三节 后过渡时期的行政与立法关系30-37
  • 一、1992年的施政报告31-33
  • 二、中英双方关于政改的谈判33-35
  • 三、1994、1995年的选举及影响35-37
  • 第二章 配合与制约:基本法确立的行政与立法关系37-66
  • 第一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及行政机关37-44
  • 一、行政长官37-43
  •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43-44
  • 第二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会44-60
  • 一、立法会的产生44-46
  • 二、立法会委员会46-50
  • 三、立法会的职权50-60
  • 第三节 行政主导体制下的行政与立法关系60-66
  • 一、行政主导体制的确立60-61
  • 二、行政主导体制的内容61-66
  • 第三章 冲突与调和:实践中的行政与立法关系66-83
  • 第一节 影响行政与立法关系的重大事件66-74
  • 一、重大事件66-72
  • 二、行政与立法关系的发展状况72-74
  • 第二节 对行政与立法关系的微观考察74-77
  • 一、法案的通过情况74-75
  • 二、附属法例的通过情况75-76
  • 三、政府受到的质询76-77
  • 第三节 特区政府的应对措施77-83
  • 一、董建华采取的措施77-78
  • 二、曾荫权采取的措施78-83
  • 第四章 内因与外缘:影响行政与立法关系的因素83-103
  • 第一节 中央83-88
  • 一、“中央”的范围83-84
  • 二、中央的职权84-88
  • 第二节 司法机关88-92
  • 一、香港的司法体制88-89
  • 二、司法对行政与立法关系的影响89-92
  • 第三节 立法会功能团体组别92-95
  • 一、功能团体的发展92-93
  • 二、功能组别对于特区政府施政的保障作用93
  • 三、功能组别对于地区组别的制衡93-95
  • 第四节 政党及政治团体95-98
  • 一、香港的主要政党95-96
  • 二、香港的主要政治团体96-97
  • 三、对行政与立法关系的影响97-98
  • 第五节 区议会98-100
  • 第六节 民意100-103
  • 一、香港民意表达的特点及影响101
  • 二、民意对行政与立法关系的影响101-103
  • 第五章 分析与建议:协调行政与立法关系的各种方案103-115
  • 第一节 协调行政与立法关系的各种方案103-109
  • 一、政党参政方案103-104
  • 二、两院制方案104-106
  • 三、扩阔行政长官选民基础方案106
  • 四、普选行政长官方案106-109
  • 第二节 促进行政与立法关系和谐发展的原则109-111
  • 一、必须严格依据《基本法》处理的原则109-110
  • 二、必须统筹兼顾民主与效率的原则110-111
  • 三、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的原则111
  • 第三节 关于加强法律治理问题的思考111-115
  • 一、法律治理的主要形式112-114
  • 二、法律治理应该注意的问题114-115
  • 结语115-121
  • 一、从绝对到相对:行政与立法关系的历史变迁115-116
  • 二、从封闭到开放:影响行政与立法关系的各种因素116-118
  • 三、从对立到共识:实现行政与立法关系和谐发展的路径选择118-121
  • 附录121-123
  • 附录一: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界别组成及委员数目统计表121-122
  • 附录二:2004年立法会选举基本情况表122-123
  • 参考文献123-129
  • 后记129-13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之伟,姜光文;日本违宪审查学说面面观[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许崇德;香港无证儿童案件评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3 王振民;“一国两制”实施中的若干宪法问题浅析[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肖蔚云,傅思明;港澳行政主导政制模式的确立与实践[J];法学杂志;2000年03期

5 肖蔚云;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几个问题[J];法学杂志;2005年02期

6 刘松山;;香港基本法实施中的“民意”[J];法学杂志;2007年05期

7 许崇德;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法律地位[J];法学杂志;1997年04期

8 许崇德;;“一国两制”方针下的政治体制[J];法学家;1997年05期

9 刘曼容;;行政主导:香港特区管治之所需[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10 周建华;“九七”前后香港政党政治发展分析[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本文关键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与立法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72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a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