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施米特的制宪权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16:43
   施米特是20世纪分析制宪权最重要的理论家,其制宪权理论引起了学界极大的争议。本文对于施密特制宪权理论的研究并不采取外部批判的视角,施米特的制宪权概念是对前人西耶斯的理论加以隐晦的重新阐释,同时与其自己的政治理论与国家学说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的工作即是从施米特的自身的思想体系出发,分析其如何一步一步建构其制宪权理论。制宪权的概念以宪法的概念为前提。第一章即使考察制宪权理论产生之初,制宪权的对象,即近代宪法蕴含着什么样的精神实质。可以发现,近代宪法以自由主义为基底,因此,制宪权理论产生时其内涵已有所限定。施米特的工作从重构近代宪法开始,制宪权理论的变化相应于宪法概念的转变,这是第二章的内容。第三章要讨论制宪权的性质“政治决断”,而施米特最先在主权问题上阐发其“决断论”思想,同时主权与制宪权有着某种隐秘的联系,故论述其主权理论一并探讨主权与制宪权的关系。第四章考察制宪权的动用,基本上,作为决断论思维之下的制宪权理论,其实践形态必然带有人格性的色彩。
【学位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1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制宪权理论的产生与宪法的关系
    一、制宪权的思想渊源
    二、西耶斯思想中的宪法与制宪权
        (一)《论特权》中的法律思想
        (二)《第三等级是什么》中的法律思想
        (三)宪法与制宪权的关系
第二章 施米特的宪法观及其与制宪权的关系
    一、两种宪法的概念
        (一)绝对的宪法概念
        (二)相对的宪法概念
        (三)区分的意义
    二、由制宪权作用而产生的实定宪法
        (一)实定宪法作为一种政治决断而非规范
        (二)近代宪法中的政治要素
第三章 从主权到制宪权
    一、决断的性质
    二、主权决断论的性格
        (一)例外状态
        (二)决断与人格
        (三)主权与制宪权的关系
第四章 制宪权理论的人格性与决断论色彩
    一、民主制下的决断者
        (一)卢梭的人民主权与立法家
        (二)西耶斯的人民制宪权与制宪会议
    二、施米特制宪权理论的具体实践形态
        (一)对议会制的批判
        (二)制宪权的动用与领袖民主制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静姝;;论施米特大空间理论及其对中国政治法律的启示[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2 郭建;;施米特及其左翼盟友们的本质[J];书屋;2016年06期

3 王钦;;施米特《政治的浪漫派》再考[J];读书;2015年10期

4 张旭;;施米特论敌人[J];历史法学;2017年00期

5 季羡林;;我的老师们[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7年01期

6 张田勘;;癌症是人体一种自然的现象[J];中国老年;2017年16期

7 薄国欣;;浅析施米特决断思想[J];长江丛刊;2016年09期

8 姜林静;;施米特思想的隐秘诗学源头——施米特与多伯勒:思想家与诗人的精神对话[J];基督教文化学刊;2015年01期

9 范峥;;现代政治与民主专政——浅论施米特的政治法学[J];科技视界;2013年13期

10 刘增明;;施米特政治哲学中的威权理论辨析[J];理论月刊;201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东明;例外的挑战:卡尔·施米特的国家紧急权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刘增明;敌友政治观[D];吉林大学;2009年

3 张鑫焱;知识/力量的反讽[D];浙江大学;2010年

4 刘毅;现代性语境下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一个思想史的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邹益民;现代法律与政治中的诸神魔之争[D];吉林大学;2010年

6 方旭;民主政制中的专政法权[D];重庆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石宏;施米特的制宪权理论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年

2 李志浩;卡尔·施米特的决断概念[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3 薄国欣;施米特紧急状态决断思想的正当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4 鲁森;施米特政治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5 陈德;施米特“强国家”理论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6 刘余勤;卡尔·施米特:以政治神学对抗浪漫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管书艳;论卡尔·施米特的政治观[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杨陈;剩余物抑或衍生物[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王欢欢;论施米特的政治正当性[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李柯;论韦伯与施米特对技术政治的批判[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60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860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2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