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人大代表素质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0-11-19 12:4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并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而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来代为行使国家权力。因此,人民代表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了代表作用的正常发挥,进而影响到国家权力机关的有效运行,关系到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权威。目前,人大代表的素质高低已成为测定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和依法治国成就的重要标志。 代表素质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包括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而必须具有的正确代表观、基础文化素养、专业的法律知识、知政、参政、议政、督政能力、逻辑判断、甄别、表达、沟通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健的体魄等一系列综合素养和能力。 然而,实践中,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并不意味着其主体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素质。随着人大职能的不断增强和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日益提升,人大代表素质不够理想已成为制约人民代表大会整体机能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亟待加以研究解决。在现阶段,人大代表选举时对候选人的条件要求过低,选举程序上不够公开、透明,缺乏竞选机制,造成代表素质的先天不足;在代表任期内,举办的学习培训活动少、质量低,辅助机构不健全,造成代表素质的后天培养不利;此外,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也不利于督促和保证代表素质的提高。由此造成代表的意识观念欠缺,代表身份等同于荣誉头衔,代表职务形同虚设;代表的责任意识淡薄,滥用代表职权或代表不作为现象时有发生;代表的知识素质过低,能力不高,限制了代表履职的效率和作用的发挥,出现了大批举手代表和哑巴代表,造成了民主政治资源的重大缺失。 针对人大代表素质引发的问题与症结,本文从代表选举制度上,代表活动制度上,代表监督、保障机制三方面,提出了保障人大代表具有高素质的改革思路:首先,在选举制度上,通过分析借鉴西方议员候选人的法律规定,提出完善我国代表候选人的条件,改变代表选举比例规定,引入竞选机制,坚持差额选举;在人大代表任期内,提倡树立代表义务观念,建立健全代表活动制度,逐步实行代表专职化;在监督机制和物质保障问题上,加强代表与选民的有效沟通,提倡代表述职活动,建立选民问责制和代表考核机制,慎重运用代表罢免和辞职制度,解决代表的物质保障不足问题,保证代表职能的正常发挥。 目前,正值我国人大进行五年换届选举工作,本文从人大代表的素质这一视角,来分析、论述目前我国人大代表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如何完善现行的人大代表制度,以期对我国人大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学位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D622;D92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我国现行人大代表制度概述
    一、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一) 人大代表的性质
        (二) 人大代表的地位和作用
    二、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
        (一) 人大代表的职权
        (二) 人大代表的职责
    三、代表素质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互关系
第二部分 人大代表素质的构成
    一、代表观念
    二、知识素质
        (一) 文化知识
        (二) 法律知识
        (三) 专业知识
    三、能力素质
        (一) 个人的基本能力素质
        (二) 政治素质
    四、道德素质
    五、身心素质
第三部分 人大代表素质问题的现状及成因
    一、缺乏正确的观念引导,代表履职出现困境
        (一) 代表意识欠缺,代表义务观念淡薄,代表职务形同虚设
        (二) 参选动机不纯,责任意识缺乏,滥用职权或不作为现象时有发生
    二、知识素质不足,限制人大代表履职的效能
        (一) 各级代表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代表工作的质量
        (二) 各级代表的法律素质不高,影响代表履职的能力和效率
    三、实践能力上的差异,影响人大整体效能的发挥
    四、个别代表身体素质不高,履行职责存在困难
    五、针对素质问题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 选举制度上的欠缺,造成代表素质的先天不足
        (二) 人大活动中后天培养不利,造成代表素质得不到提高
        (三) 缺乏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对代表不断提高素质予以督促
第四部分 提高人大代表素质,完善人大代表制度的建议
    一、从源头把关,严格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
        (一) 完善代表候选人条件,建立代表候选人素质要求制度
        (二) 完善代表选举的程序设置
        (三) 提倡竞选机制,坚持差额选举
    二、树立代表义务观,建立健全代表的活动制度
        (一) 提倡人大代表的义务观念
        (二) 建立代表的学习培训制度
        (三) 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代表活动
        (四) 健全辅助机构,逐步实行代表的专职化
    三、加强对代表的监督制度,完善代表履职的物质保障机制
        (一) 加强代表与选民的有效沟通,建立选民问责机制
        (二) 提倡代表述职活动,建立代表考核机制
        (三) 慎重运用代表罢免制度和辞职制度
        (四) 解决人大代表活动的经费问题,保障代表能力的正常发挥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勇;沙区人大代表作用凸显[J];新疆人大(汉文);2005年09期

2 兰其祥;王军;;巩留县人大探讨提高代表素质之策[J];新疆人大(汉文);2002年11期

3 ;统一思想认识 加强督查指导[J];江淮法治;2003年07期

4 刘观勇;;提高代表素质的思考[J];天津人大;2007年02期

5 王富金,王育韬;新形势下人大代表素质问题的八点思考[J];甘肃理论学刊;1995年01期

6 张金金;陶花;;试论人民代表的素质[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7 王广辉;当前我国人大代表素质的几点思考[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6期

8 曾慧;提高代表素质是加强人大制度建设的关键[J];湖湘论坛;2000年06期

9 朱瑞凯;;代表素质谈:不是待遇而是责任[J];人民之声;2006年11期

10 赵树民;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考察三权分立制与民主集中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J];社科纵横;199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星侯;中西政府预算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远;人民代表大会制与总统制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琨;人大代表素质问题探讨[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余艳敏;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大代表制度[D];郑州大学;2004年

4 宋叶;区级人大代表的结构与素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高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代丽;提高人大代表素质的对策思考[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07年

7 李卫静;司法独立论[D];河北大学;2005年

8 王丽梅;我国人大代表履职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祝接龙;董必武民主法制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李风雷;试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90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890020.html

上一篇:论和谐宪政  
下一篇:住房权的宪法保护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a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