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从媒体诉讼看我国舆论监督权的保护

发布时间:2021-01-04 19:24
  媒体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公民实现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在协助公众行使知情权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媒体诉讼频频发生,使得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常常疲于应付,同时也严重影响到了我国舆论监督的发展。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媒体诉讼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在本文的第一章,笔者首先从舆论监督权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入手,指出:新闻媒体是舆论监督权的主要行使者;舆论监督的客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还包括社会不良现象,企事业单位的行为,以及有些个人的不良行为等;舆论监督的目的在于通过舆论压力纠正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和风气,甚至是违法和违规行为。其次,笔者追溯了媒体诉讼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介绍了我国媒体诉讼经历的四个浪潮,同时还分析了媒体诉讼的一般性特征和我国媒体诉讼的三大特征,指出我国媒体诉讼具有下述三个特征:主要由评论性报道引起;诉由具有单一性;调整规范具有滞后性。在本文的第二章,笔者介绍和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三大典型案例,即范志毅诉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案、广州市华侨房屋开发公...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舆论监督权和媒体诉讼概述
    一、舆论监督权
    二、我国媒体诉讼的产生、发展和特点
        (一) 我国媒体诉讼的产生和发展
        (二) 媒体诉讼的特点
第二章 案例介绍和评论
第三章 媒体诉讼给我国舆论监督权保护带来的难题
    一、舆论监督权与“公众人物”名誉权的博弈
        (一) “公众人物”的概念和特征
        (二) 舆论监督权与“公众人物”名誉权之间的关系
    二、客观真实、新闻真实和法律真实之间的冲突
        (一) 客观真实、新闻真实和法律真实的概念
        (二) 客观真实、法律真实和新闻真实之间的冲突
    三、公正评论问题
        (一) 事实性报道和评论性报道
        (二) “公正评论抗辩”原则
    四、恶意诉讼问题
        (一) 恶意诉讼概述
        (二) 媒体诉讼中的恶意诉讼
第四章 对我国舆论监督权保护制度的评价和建议
    一、区分“公众人物”和普通公民
    二、事实和评论分离
    三、建立“恶意诉讼赔偿制度”
    四、积极推进新闻司法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富士康事件”中的媒介博弈[J]. 靖鸣,陆先念.  传媒观察. 2006(10)
[2]西方的“公正评论抗辩”原则[J]. 万珂.  新闻爱好者. 2005(08)
[3]对《中国改革》新闻官司胜诉的思考[J]. 陈北平,陈逸闻.  青年记者. 2005(04)
[4]公众人物人格权的限制和保护[J]. 王利明.  中州学刊. 2005(02)
[5]官员和作家的"较量"——市政协副主席状告《中国农民调查》作者纪事[J]. 晓喻.  法律与生活. 2004(23)
[6]舆论监督中的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J]. 慕明春.  新闻知识. 2003(11)
[7]新闻舆论监督的法治化思考[J]. 杨宣春.  新闻战线. 2003(08)
[8]报刊媒体及从业者如何规避法律风险[J]. 师瑞.  改革与理论. 2003(07)
[9]范志毅涉嫌赌球澄清之后的官司[J]. 刘健.  法律与生活. 2003(02)
[10]阻却舆论监督止于官司的思考[J]. 陈堂发.  当代传播. 2002(02)



本文编号:2957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957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3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