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能力的阶层分化与弱势保护
发布时间:2021-06-05 11:15
因信息技术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信息技术不平等,与城乡、区域、代际、阶层等不平等相互交叠,形成对部分群体的权利排斥和限制。在理论上应确定技术能力作为信息技术平等的元点,据以确证资源配置是否导致技术能力弱势这一判断基准,厘清信息技术资源的市场化分配与基于平等的立法干预的界限,为立法在回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不平等时提供宪法标准。作为系统回应,须在宪法价值指导上,以技术能力平等作为立法的基本导向;在宪法权利安排上,确立技术帮助权作为立法的权利基础;在宪法程序设置上,依托公民参与立法的政治权利赋予技术帮助权的具体立法内涵。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9,22(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目次
一、信息技术不平等引发的群体权利排斥
二、信息技术不平等的既有矫正思路
(一) 倡导技术关怀
(二) 优化立法对信息技术资源的公平分配
(三) 汇聚多元社会主体的技术支持
三、基于技术能力平等的宪法回应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索权”视角下信息弱势体公共服务供给的偏狭性及其治理[J]. 杨嵘均.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2]数字鸿沟与社会不平等的再生产——读《渐深的鸿沟:信息社会中的不平等》[J]. 刘济群. 图书馆论坛. 2016(01)
[3]数字不平等的再生产——以大学生网络使用为例[J]. 施芸卿.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4]消弭数字鸿沟:美国弱势群体信息权利保护的理论与实践[J]. 张赐琪.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2(04)
[5]信息不平等:进城农民求职难的信息成因[J]. 陈军. 情报科学. 2006(06)
[6]新世纪的新贫困:知识贫困[J]. 胡鞍钢,李春波. 中国社会科学. 2001(03)
本文编号:3212061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9,22(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目次
一、信息技术不平等引发的群体权利排斥
二、信息技术不平等的既有矫正思路
(一) 倡导技术关怀
(二) 优化立法对信息技术资源的公平分配
(三) 汇聚多元社会主体的技术支持
三、基于技术能力平等的宪法回应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索权”视角下信息弱势体公共服务供给的偏狭性及其治理[J]. 杨嵘均.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2]数字鸿沟与社会不平等的再生产——读《渐深的鸿沟:信息社会中的不平等》[J]. 刘济群. 图书馆论坛. 2016(01)
[3]数字不平等的再生产——以大学生网络使用为例[J]. 施芸卿.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4]消弭数字鸿沟:美国弱势群体信息权利保护的理论与实践[J]. 张赐琪.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2(04)
[5]信息不平等:进城农民求职难的信息成因[J]. 陈军. 情报科学. 2006(06)
[6]新世纪的新贫困:知识贫困[J]. 胡鞍钢,李春波. 中国社会科学. 2001(03)
本文编号:3212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21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