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到共同体——当代中国权利理论的逻辑发展
发布时间:2021-11-20 16:02
权利理论是当代中国法学中的基础理论,这一理论在当代中国的产生与发展有一个内在的逻辑演进过程。在当代中国权利理论的考察中,有一条从个体到共同体的线索。在1980年代晚期诞生的权利本位论中,我们发现了个体性原则的兴起,在实定法的范畴中,这意味着法律不能仅仅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也应该关切和维护个体的利益。从此,个体开始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来观察法律世界,在当代中国的法学理论中,由此开始了一个权利主体性的时代。在90年代以来的权利理论的发展中,个体将自身限制在利益之内,并反思将个体等同于利益带来的种种问题,也因此导致了当代中国权利理论自身的不断反思和追问。进入21世纪之后,学者们在对于权利理论的探究中开始意识到,必须将共同生活纳入到自身的范畴之内,从此,对于权利主体性的探究也就开始超越个体,而走向了一个将个体吸纳在内的共同体的时代。目前的权利理论的发展正处在一个从个体走向共同体的内在的逻辑发展道路上。
【文章来源】: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9,3(02)
【文章页数】:20 页
【文章目录】:
一、主体性的时代
二、权利本位论的兴起
三、走向权利的个体化
四、权利的利益化与权利的怀疑论
五、良知、德性与权利
六、走向共同体
七、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主体性时代的权利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权利理论的逻辑演进[J]. 黄涛.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9(01)
[2]走向共同体的权利观——近代以来法理学发展的一种考察[J]. 黄涛. 财经法学. 2017(03)
[3]从国家构建到共建共享的法治转向——基于社会组织与法治建设之间关系的考察[J]. 马长山. 法学研究. 2017(03)
[4]中国法理学:从何处来? 到何处去?[J]. 清华法学. 2017(03)
[5]变革时代中国法学圈中的悲情英雄——张光博先生逝世两周年祭[J]. 童之伟. 法学评论. 2010(02)
[6]反思中国法学界的“权利话语”——从邱兴华案切入[J]. 桑本谦. 山东社会科学. 2008(08)
[7]权利源于主体间商谈——哈贝马斯的权利理论解析[J]. 高鸿钧. 清华法学. 2008(02)
[8]“地方性知识观”的法哲学批判——以《送法下乡》为分析重点[J]. 赵明,黄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9]权利时代的理论景象[J]. 张文显,姚建宗.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5(05)
[10]自我救济的权利[J]. 贺海仁. 法学研究. 2005(04)
本文编号:3507672
【文章来源】: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9,3(02)
【文章页数】:20 页
【文章目录】:
一、主体性的时代
二、权利本位论的兴起
三、走向权利的个体化
四、权利的利益化与权利的怀疑论
五、良知、德性与权利
六、走向共同体
七、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主体性时代的权利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权利理论的逻辑演进[J]. 黄涛.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9(01)
[2]走向共同体的权利观——近代以来法理学发展的一种考察[J]. 黄涛. 财经法学. 2017(03)
[3]从国家构建到共建共享的法治转向——基于社会组织与法治建设之间关系的考察[J]. 马长山. 法学研究. 2017(03)
[4]中国法理学:从何处来? 到何处去?[J]. 清华法学. 2017(03)
[5]变革时代中国法学圈中的悲情英雄——张光博先生逝世两周年祭[J]. 童之伟. 法学评论. 2010(02)
[6]反思中国法学界的“权利话语”——从邱兴华案切入[J]. 桑本谦. 山东社会科学. 2008(08)
[7]权利源于主体间商谈——哈贝马斯的权利理论解析[J]. 高鸿钧. 清华法学. 2008(02)
[8]“地方性知识观”的法哲学批判——以《送法下乡》为分析重点[J]. 赵明,黄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9]权利时代的理论景象[J]. 张文显,姚建宗.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5(05)
[10]自我救济的权利[J]. 贺海仁. 法学研究. 2005(04)
本文编号:3507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507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