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传统下的表达自由发展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英美传统下的表达自由发展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表达自由作为一项重要的权利,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从当前来看,新闻传 播学界主要从法理学角度解读。本论文认为这一思路对于表达自由的理解有其局 限性,为此,试图将表达自由还原到英美传统的历史情境当中,着重从制度安排 的角度回答:英美传统下的表达自由何以可能?自由主义有关制度层面的分析, 主要涉及三个部分:保障自由的法律安排、以自由企业制度为主的经济自由、以 自由民主体制为主的政治自由等。本论文承认,从西方传统政治生活的特点来看, 自由只能是法律下的自由;法律也是对自由的制度保障最直观的描述。为此,本 论文首先描述了英美政治思想中的表达自由及其法律之路。正是政治思想赋予了 表达自由的法律之路所遵循的思想依据,但随着政治思想的演进,表达自由的思 想依据经历了从上帝到自然法到功利主义的多次转换。这些对于后世特别是美国 有关表达自由的判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反映在思想界,也可从罗尔斯 和功利主义之间的思想冲突中见其端倪。不过,在英美传统当中,法律对于表达 自由的保障并非是无条件的。这可以从两大宪法性文件的历史分析当中可以看 出,这两份文件分别是诞生于 1791 年的美国《权利法案》和 1789 年的法国《人 权宣言》(视为英国人普通的法律权利的总结)。前者说明了以自由企业制度为主 的经济自由对于表达自由的重要性,在具体论述时则立足于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 ——财产权之于表达自由的优先性;后者说明了自由主义民主体制与表达自由之 间的特殊关系:首先是有所制约然后才能有所保障。这可以参阅麦迪逊和托克维 尔的思想,以及多元民主时代罗伯特·达尔和戴维·伊斯顿的思想。从本论文对 于表达自由发展路径的分析当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权利保障的问题首 先是一个顺序的问题;这一顺序逻辑在不同制度层面和各制度层面之间展开。
【关键词】:表达自由 普遍主义 财产权 自由主义民主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911
【目录】:
- 摘要(中、英文)5-8
- 第一章 绪论8-17
- 第一节 什么是表达自由?9-10
- 第二节 表达自由与自由主义传统的三维10-12
- 第三节 英美政治思想中的表达自由及其法律之路12-13
- 第四节 法理传统分析范式的局限与表达自由的制度保障的完善13-17
- 第二章 变化的权利--表达自由的自由主义辩护逻辑及其转换17-48
- 第一节 个人主义的基础、普遍主义和二元政治观17-19
- 第二节 从神向自然法的转换:托马斯.阿奎那的两重性19-25
- 第三节 “自然权利”的反动和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哲学观的确立25-28
- 第四节 自由主义的功利基础的确立及其对表达自由的辩护:约翰.斯图亚特.密尔28-30
- 第五节 关于自由主义的功利主义基础的正当性:康德与新自由主义的批判30-32
- 第六节 西方政治哲学主题的转换:罗尔斯、个人权利及表达自由的地位32-35
- 第七节 罗尔斯、普遍主义与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的批评35-36
- 第八节 从《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普遍主义的终结(?)与表达自由的依归36-40
- 第九节 余论 时空转化:表达自由的功利原则和权利原则在美国的呈现和摇摆40-48
- 第三章 财产权、经济自由与权利保障--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意见市场”理论与经济自由的意义48-76
- 第一节 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历史与保障:财产权的优先地位49-54
- 第二节 “意见市场”的理论背景与知识论根由54-58
- 第三节 报业历史变迁中的“意见市场”与中国学者的认识歧路58-61
- 第四节 经济自由、商业报纸与“意见市场”的新型框架61-67
- 第五节 自由竞争何以可能:对一种认识的反思和质疑67-69
- 第六节 余论 英国(欧洲)的审慎与传统:关于公共广电系统的制度与共 识69-76
- 第四章 权力制约、自由民主体制与表达自由76-108
- 第一节 “公意”至上理念下的表达自由:道德理想国的发生逻辑与《人权宣言》76-85
- 第二节 自由主义民主政体的意涵:宪政与民主85-87
- 第三节 麦迪逊问题--分权与制衡:宪政的历史与“第四权力”的渊源87-93
- 第四节 托克维尔问题--言论出版自由与结社自由:多元民主的演进93-98
- 第五节 补充:自由主义民主政体下的党争、利益集团与公众舆论--兼及多元民主对表达自由的限制及其保障98-102
- 第六节 余论 表达自由:作为价值存在与作为功能存在102-108
- 第五章 经济自由、政治自由与表达自由108-122
- 第一节 概述108-109
- 第二节 经济自由与表达自由:互为目的或互为手段109-112
- 第三节 政治自由与表达自由:作为一种包含关系112-115
- 第四节 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竞争与自由115-117
- 第五节 历史意识与实践之路117-122
- 附录一122-124
- 附录二124-128
- 主要参考文献128-133
- 后记133-1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io;;“让人讲话”与政治文明[J];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02期
2 闫海;;表达自由、媒体近用权与政府规制[J];比较法研究;2008年04期
3 门贝利;;浅议表达自由的“自由度”[J];法制与社会;2011年09期
4 门贝利;;表达自由的“自由度”及其衡平机制[J];经营管理者;2011年06期
5 郑剑颖;;浅析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以宪法上的表达自由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6年24期
6 赵天富;;互联网表达自由的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9年23期
7 杨婧;贾蓓;;论群体性事件的化解——以表达自由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0年20期
8 刘太刚;;表达自由: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宪政基石[J];法学家;2007年02期
9 王四新;;天价诉案与表达自由制度的完善[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阮晓勇;;从出版自由谈《出版法》的构建[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两种表达自由及其法律保障——《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之解读与启示[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2 乔木;;表达自由:从各国的实践到普世政治文化的发展[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3 关世杰;;数字化时代的表达自由和民主——试论完善“表达自由”国际法的必要性(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4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孔凡宏;陈向阳;李强华;;西方“民主制行政”的发生机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茜;袁应军;;道义·文章与表达权——“历史文化和写作”刍议[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潘迪;;日本国民的知情权——以信息公开、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为视角[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郑根成;;传媒自由的道德解读[A];论传媒改革与发展——中国传媒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3年
9 卢慧彬;;讲授以形表意 科学使用汉字[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四新;李丹林;;互联网与内容控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泰峰;公民表达自由的理论及实现方式[N];法制日报;2000年
2 邹涯竹;传媒的网络化与表达自由[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萧瀚;表达权是基本人权[N];南方周末;2007年
4 实习生 杨柳 李o,
本文编号:356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56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