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权利宪法保障论
发布时间:2022-02-14 14:52
弱势群体原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弱势群体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最早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英国社会学家和社会政策专家马歇尔全面论述了公民权理论,认为公民权由公民的民事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组成,而社会权利主要体现在教育制度和社会福利方面,即所有拥有完全公民资格的公民都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的权利。在欧美国家,许多学者对弱势群体概念主要侧重于从丧失劳动能力和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角度来界定。在国内,学者们分别是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不同角度对弱势群体进行界定的,这些观点对从法律角度科学界定弱势群体的内涵和外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笔者认为,从法学研究的意义上说,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要从三个角度出发:第一,以中文“弱”及“弱势”的含义为基础;第二,要具有法学色彩,要紧密结合法律条文,力求法律解决途径;第三,要具有社会学视野,弱势群体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对之的任何研究都不可能脱离其存在的社会背景。在此意义上并借鉴前人的观点,弱势群体是指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需要社会关注、需要法律保护的特殊群体。具体包括:生理性弱势群体,...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上篇 弱势群体权利宪法保障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弱势群体的概念解析
一、弱势群体的概念
(一) 国外关于弱势群体概念的主要学说
(二) 国内有关弱势群体概念的观点
(三) 弱势群体概念之我见
二、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探析
(一) 社会转型等制度性因素
(二) 非制度性因素
第二章 宪法保护弱势群体的意义和途径
一、宪法保护弱势群体的意义
(一) 宪法关注弱势群体的原因
(二) 宪法能为弱势群体提供终极保护
二、弱势群体宪法保障的核心和基本内容——公民权利
(一) 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是依宪治国的实质内容
(二) 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是弱势群体保护的基本途径
第三章 弱势群体权利宪法保障的观念
一、宪法上的平等权观念及其贯彻
(一) 宪法上平等权的发展
(二) 平等权的性质
(三) 权利的平等保护
(四) 平等权观念的贯彻
二、社会整体安全观念及其贯彻
(一) 社会连带理论与社会整体安全观
(二) 贯彻社会整体安全观与构建和谐社会
下篇 弱势群体权利宪法保障的内容和机制
第四章 从不同主体的角度论弱势群体权利宪法保障的内容
一、未成年人的保护
二、老年人权利的保护
三、残疾人权利保护
四、妇女权利的保护
五、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
六、失业者群体的权利
七、农民工群体的权利
八、特殊疾病群体的权利
九、生态危弱地区的人口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灾民的保护
第五章 从具体权利的角度论弱势群体权利宪法保障的内容
一、公民受教育权
(一) 受教育权的属性
(二) 受教育权的实现路径
(三) 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
二、劳动权
(一) 劳动权是一项积极权利
(二) 劳动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三) 劳动权主要包括劳动就业权和取得报酬权
(四) 劳动权是有限制的
(五) 弱势群体的劳动权
三、物质帮助权
(一) 公民物质帮助权的基本涵义
(二) 公民物质帮助权的实现状况
(三) 应建立完善的物质帮助制度和司法救济制度
第六章 弱势群体权利宪法保障的机制
一、全面教育机制
(一) 让弱势群体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二) 对弱势群体在入学、学费、教育过程等多个教育环节上提供更多机会
(三) 提高教育经费的投入
(四) 发展职业教育
二、就业促进机制
(一) 就业促进机制的意义
(二) 就业促进机制的建立
三、持续发展机制
(一) 调整收入分配政策
(二) 举办针对弱势群体的公共工程
(三) 设立弱势群体发展保护基金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民受教育权的多种面相——从基本特点的角度[J]. 张震.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8(01)
[2]公平与效率: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矛盾[J]. 文正邦. 政治与法律. 2008(01)
[3]究竟什么是生存权[J]. 上官丕亮.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6(06)
[4]弱势群体包括哪些人[J].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02(06)
[5]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J]. 王思斌.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2(03)
[6]改革中“弱势群体”的成因探析[J]. 昝剑森.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2(01)
[7]WTO与弱势群体扶助[J]. 汪忠明. 国外财经. 2001(04)
[8]受教育权入宪研究[J]. 温辉. 法学家. 2001(02)
[9]公正新论[J]. 吴忠民. 中国社会科学. 2000(04)
[10]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 赵行良.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8(01)
本文编号:3624762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上篇 弱势群体权利宪法保障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弱势群体的概念解析
一、弱势群体的概念
(一) 国外关于弱势群体概念的主要学说
(二) 国内有关弱势群体概念的观点
(三) 弱势群体概念之我见
二、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探析
(一) 社会转型等制度性因素
(二) 非制度性因素
第二章 宪法保护弱势群体的意义和途径
一、宪法保护弱势群体的意义
(一) 宪法关注弱势群体的原因
(二) 宪法能为弱势群体提供终极保护
二、弱势群体宪法保障的核心和基本内容——公民权利
(一) 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是依宪治国的实质内容
(二) 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是弱势群体保护的基本途径
第三章 弱势群体权利宪法保障的观念
一、宪法上的平等权观念及其贯彻
(一) 宪法上平等权的发展
(二) 平等权的性质
(三) 权利的平等保护
(四) 平等权观念的贯彻
二、社会整体安全观念及其贯彻
(一) 社会连带理论与社会整体安全观
(二) 贯彻社会整体安全观与构建和谐社会
下篇 弱势群体权利宪法保障的内容和机制
第四章 从不同主体的角度论弱势群体权利宪法保障的内容
一、未成年人的保护
二、老年人权利的保护
三、残疾人权利保护
四、妇女权利的保护
五、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
六、失业者群体的权利
七、农民工群体的权利
八、特殊疾病群体的权利
九、生态危弱地区的人口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灾民的保护
第五章 从具体权利的角度论弱势群体权利宪法保障的内容
一、公民受教育权
(一) 受教育权的属性
(二) 受教育权的实现路径
(三) 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
二、劳动权
(一) 劳动权是一项积极权利
(二) 劳动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三) 劳动权主要包括劳动就业权和取得报酬权
(四) 劳动权是有限制的
(五) 弱势群体的劳动权
三、物质帮助权
(一) 公民物质帮助权的基本涵义
(二) 公民物质帮助权的实现状况
(三) 应建立完善的物质帮助制度和司法救济制度
第六章 弱势群体权利宪法保障的机制
一、全面教育机制
(一) 让弱势群体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二) 对弱势群体在入学、学费、教育过程等多个教育环节上提供更多机会
(三) 提高教育经费的投入
(四) 发展职业教育
二、就业促进机制
(一) 就业促进机制的意义
(二) 就业促进机制的建立
三、持续发展机制
(一) 调整收入分配政策
(二) 举办针对弱势群体的公共工程
(三) 设立弱势群体发展保护基金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民受教育权的多种面相——从基本特点的角度[J]. 张震.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8(01)
[2]公平与效率: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矛盾[J]. 文正邦. 政治与法律. 2008(01)
[3]究竟什么是生存权[J]. 上官丕亮.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6(06)
[4]弱势群体包括哪些人[J].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02(06)
[5]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J]. 王思斌.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2(03)
[6]改革中“弱势群体”的成因探析[J]. 昝剑森.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2(01)
[7]WTO与弱势群体扶助[J]. 汪忠明. 国外财经. 2001(04)
[8]受教育权入宪研究[J]. 温辉. 法学家. 2001(02)
[9]公正新论[J]. 吴忠民. 中国社会科学. 2000(04)
[10]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 赵行良.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8(01)
本文编号:3624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624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