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宪政视角下弱势群体生存权的保护
发布时间:2023-06-03 04:44
弱势群体的意蕴,也就是弱势群体对于人本身的意义。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对于弱势群体生存权意义的挖掘,实际上就是对人本身生存价值和意义的深切关怀。人本主义高举“人是目的”的旗帜,把保障人的生存、确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作为终极的追求目标。 2002年3月5日,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报告中指出:“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对弱势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这是我国政府第一次正式使用弱势群体这一术语,也是“弱势群体”第一次出现在政府文件中,表明弱势群体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弱势群体问题从此走进人们视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随后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特别提到弱势群体问题,在总结政府工作成绩时,与弱势群体有关的内容,如中央和地方财政大幅度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人数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有实际增长、农民负担减轻等工作被列为重要的成绩……然而,在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增长...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弱势群体与生存权的界定
1.1 弱势群体的界定
1.1.1 弱势群体的概念
1.1.2 弱势群体的分类
1.1.3 弱势群体的成因
1.2 生存权之内涵
1.2.1 早期生存权理念
1.2.2 生存权实定化阶段
1.2.3 现代意义的生存权
第2章 弱势群体生存权保障不力的表现及原因
2.1 弱势群体生存权保障不力的表现
2.1.1 农民——还未完全实现的平等权
2.1.2 农民工——缺乏的社会保障权和受教育权
2.1.3 小摊小贩——被国家干预的自由权
2.2 弱势群体生存权保障不力的原因
2.2.1 法的缺陷
2.2.2 行政权的不当行使
2.2.3 权利救济机制的不完善
第3章 弱势群体生存权的制度构建
3.1 宪法救济制度
3.1.1 受教育权的保护
3.1.2 劳动权的保护
3.2 责任政府
3.2.1 社会保障权的保护
3.2.2 自由权的保护
3.3 法律援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28685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弱势群体与生存权的界定
1.1 弱势群体的界定
1.1.1 弱势群体的概念
1.1.2 弱势群体的分类
1.1.3 弱势群体的成因
1.2 生存权之内涵
1.2.1 早期生存权理念
1.2.2 生存权实定化阶段
1.2.3 现代意义的生存权
第2章 弱势群体生存权保障不力的表现及原因
2.1 弱势群体生存权保障不力的表现
2.1.1 农民——还未完全实现的平等权
2.1.2 农民工——缺乏的社会保障权和受教育权
2.1.3 小摊小贩——被国家干预的自由权
2.2 弱势群体生存权保障不力的原因
2.2.1 法的缺陷
2.2.2 行政权的不当行使
2.2.3 权利救济机制的不完善
第3章 弱势群体生存权的制度构建
3.1 宪法救济制度
3.1.1 受教育权的保护
3.1.2 劳动权的保护
3.2 责任政府
3.2.1 社会保障权的保护
3.2.2 自由权的保护
3.3 法律援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28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828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