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宪法文本中的“中央”与“地方”——基于我国《宪法》第3条第4款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5-03-29 23:41
明确"中央"与"地方"在宪法文本中的规范内涵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央地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意义重大。基于我国《宪法》第三章的规范结构,除肯定全国人大及常委会、中央军委主席与副主席、国务院、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中央"属性外,仍须进一步回应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独立性、国务院组成部门的属性、司法机关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属性等问题。此外,中共中央和全国政协还构成了制度实践意义上的"中央",文本与实践落差的解读应回归我国《宪法》第3条第4款,核心是对该款中两个"中央"表述的差异化解释。我国《宪法》第30条的地方建置类型,以及第31条的特别行政区和序言第九段的台湾地区均属广义的"地方"内涵。规范上相对独立的人格、利益与财政为地方作为"中央"的对应项提供了制度基础。
【文章页数】:17 页
【文章目录】:
一、我国宪法文本中的“中央”初探
(一)“中央”的内涵与外延
(二)我国《宪法》第三章:“中央”内涵的进一步澄清
二、“中央”之外的“中央”:“四大班子”的实践回馈
(一)宪法序言:沟通规范与政制实践的桥梁与基础
(二)作为“中央”的“中共中央”
(三)作为“中央”的全国政协
三、我国《宪法》第3条第4款中两个“中央”的内涵差异
四、超越我国《宪法》第30条:“地方”的多元面向
五、“地方”成为“中央”的对应项何以可能
本文编号:4037838
【文章页数】:17 页
【文章目录】:
一、我国宪法文本中的“中央”初探
(一)“中央”的内涵与外延
(二)我国《宪法》第三章:“中央”内涵的进一步澄清
二、“中央”之外的“中央”:“四大班子”的实践回馈
(一)宪法序言:沟通规范与政制实践的桥梁与基础
(二)作为“中央”的“中共中央”
(三)作为“中央”的全国政协
三、我国《宪法》第3条第4款中两个“中央”的内涵差异
四、超越我国《宪法》第30条:“地方”的多元面向
五、“地方”成为“中央”的对应项何以可能
本文编号:4037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4037838.html
上一篇:论授权明确性原则:要素与标准——基于违宪审查维度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