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宪法秩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7 05:15

  本文关键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宪法秩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组织共同体的根本规则,宪法与社会具有紧密的互动关系。中国社会当前处于全面转型的历史时期,中国的社会转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正式开始的,经过了三个阶段:1840年—1949年为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为第二阶段;1978年至今为第三阶段。在新的社会转型阶段,如何从理论上构建一种转型社会的宪法理论以描述和解释中国宪法的现状并指引中国宪法的未来发展,成为宪法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宪法秩序问题展开系统性的研究。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社会转型与宪法秩序导论。本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在梳理社会转型概念源流和理论演进的基础上,界定了社会转型的概念,阐述了社会转型的模式、社会转型的阶段和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第二节在分析秩序、社会秩序、法学中的秩序概念的基础上,界定了宪法秩序的概念,明晰了宪法秩序的要素和构成。第三节阐述了社会转型与宪法秩序的一般关系。首先,从社会转型与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社会转型和宪法发展的动态关联。其次,分析了宪法对社会转型的作用。 第二章是社会经济转型与宪法秩序。本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阐述了社会经济转型的宪法意义。首先是社会经济转型概述,分析了经济转型的一般内涵、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阶段、目标与路径以及经济转型的社会意义。其次,描述了社会经济转型与我国宪法在相互调适中的动态发展历程。最后,总结了宪法对经济转型的作用。第二节阐述了社会经济转型与宪法经济体制的关联。首先,分析了社会经济转型中的宪法经济制度安排。其次,分析了社会经济转型中的宪法经济权力设置。第三节阐述了社会经济转型中的公民宪法经济权利体系。首先,分析了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公民角色转换。其次,分析了市场经济下的公民宪法经济权利体系。 第三章是社会政治转型与宪法秩序。本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阐述了社会政治转型的宪法意义。首先是社会政治转型概述,分析了社会政治转型的含义、社会政治转型的内容、目标和阶段。其次,考察了社会政治转型与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之间的动态关联。最后,分析了宪法对社会政治转型的作用。第二节阐述了社会政治转型与宪法体制的变迁,主要分析了社会政治转型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结构形式以及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第三节阐述了社会政治转型与公民宪法政治权利的发展。首先,分析了社会政治转型中的公民的政治参与。其次,分析了社会政治转型与公民政治权利体系的重构。 第四章是社会文化转型与宪法秩序。本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阐述了社会文化转型的宪法意义。首先是社会文化转型概述,分析了文化的涵义、文化转型的涵义和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其次,考察了社会文化转型与宪法发展的动态关联。最后,分析了宪法对社会文化转型的作用。第二节阐述了社会文化转型与宪法体制的变迁,主要包括社会文化转型与国家文化职能和社会文化转型与国家文化权力配置两个方面。第三节阐述了社会文化转型与公民文化权利的发展。首先分析了文化的多样化与宪法文化权利主体的多元化。其次,分析了社会文化转型中公民文化权利体系的发展。 第五章是社会转型的国际环境与宪法秩序。本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是社会转型的国际背景与宪法的关系分析。主要分析了中国社会转型的全球化背景以及中国宪法秩序建构的国际环境。第二节阐述了国际经济背景下中国宪法秩序的构建。首先,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其次,分析了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宪法秩序构建的关联。第三节阐述了国际政治背景下中国宪法秩序的构建。首先,考察了国际政治民主化与全球治理模式的变化对中国政治转型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对中国宪法秩序构建的影响。第四节阐述了国际文化背景下中国宪法秩序的构建。首先,分析了文化全球化与全球共同价值的内涵。其次,从全球共同价值与观念宪法的变迁和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了文化全球化下的中国宪法秩序构建。
【关键词】:社会转型 中国宪法 宪法秩序 宪法体制 公民权利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4
  • 第一章 社会转型与宪法秩序导论14-75
  • 第一节 社会转型概述14-28
  • 一、社会转型的概念16-20
  • 二、社会转型的模式20-22
  • 三、社会转型的阶段22-23
  • 四、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23-28
  • 第二节 宪法秩序的涵义和构成28-60
  • 一、秩序概说28-33
  • 二、宪法秩序的概念33-60
  •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与宪法秩序的一般关系60-75
  • 一、社会转型与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60-64
  • 二、社会转型与现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64-69
  • 三、宪法对社会转型的作用69-75
  • 第二章 社会经济转型与宪法秩序75-95
  • 第一节 社会经济转型的宪法意义75-87
  • 一、社会经济转型概述75-83
  • 二、社会经济转型与宪法发展83-86
  • 三、宪法对经济转型的作用86-87
  • 第二节 社会经济转型与宪法经济体制87-89
  • 一、宪法经济制度87-88
  • 二、宪法经济权力88-89
  • 第三节 社会经济转型与公民宪法经济权利89-95
  • 一、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公民89-90
  • 二、市场经济下的公民宪法经济权利体系90-95
  • 第三章 社会政治转型与宪法秩序95-124
  • 第一节 社会政治转型的宪法意义95-101
  • 一、社会政治转型概述95-99
  • 二、社会政治转型与宪法的产生和发展99-100
  • 三、宪法对社会政治转型的作用100-101
  • 第二节 社会政治转型与宪法体制101-117
  • 一、社会政治转型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01-107
  • 二、社会政治转型与国家结构形式107-114
  • 三、政治转型与我国的政党制度114-117
  • 第三节 社会政治转型与公民宪法政治权利117-124
  • 一、社会政治转型与公民的政治参与117-118
  • 二、社会政治转型与公民政治权利体系的重构118-124
  • 第四章 社会文化转型与宪法秩序124-145
  • 第一节 社会文化转型的宪法意义124-135
  • 一、社会文化转型概述124-129
  • 二、社会文化转型与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29-132
  • 三、宪法对社会文化转型的作用132-135
  • 第二节 社会文化转型与宪法体制135-140
  • 一、社会文化转型与国家文化职能135-137
  • 二、社会文化转型与国家文化权力配置137-140
  • 第三节 社会文化转型与公民文化权利140-145
  • 一、文化的多样化与宪法文化权利主体的多元化140-143
  • 二、社会文化转型与公民文化权利体系143-145
  • 第五章 社会转型的国际环境与宪法秩序145-169
  • 第一节 社会转型的国际背景与宪法的关系分析145-149
  • 一、全球化与中国社会转型145-148
  • 二、中国宪法秩序构建的国际环境148-149
  • 第二节 国际经济与宪法秩序149-153
  • 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转型149-150
  • 二、国际经济下中国宪法秩序的构建150-153
  • 第三节 国际政治与宪法秩序153-160
  • 一、国家政治与中国政治转型153-157
  • 二、国家政治下中国宪法秩序的构建157-160
  • 第四节 国际文化与宪法秩序160-169
  • 一、文化全球化与全球共同价值160-163
  • 二、国际文化下中国宪法秩序的构建163-169
  • 结语169-171
  • 参考文献171-181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成果181-183
  • 后记1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文;历史中的文化类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2 郑贤君;;宪法至上与权威合法化[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3 朱富强;;三位一体的人类合作之扩展秩序——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原理之述评[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4 郑贤君;论宪法上的经济权利[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5 陈心刚;;全球治理依托于人类秩序——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林尚立教授[J];理论参考;2007年05期

6 王向明;;试论宪法关系和宪法规范[J];当代法学;1988年03期

7 王三秀;社会转型与宪政秩序的构建──我国转型时期宪政建设特殊性研究[J];当代法学;2001年07期

8 张建君;;中国经济转型道路:过程及特征[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9 马里奥·瓦尔戈斯·略萨,于海青;全球化、民族主义与文化认同[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04期

10 郭春明;论国家紧急权力[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东涛;[N];学习时报;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宪法秩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8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428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5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