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设区的市立法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6 10:23

  本文关键词:设区的市立法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设区的市 地方立法权 立法程序 立法质量


【摘要】:国家的结构形式往往影响着国家的立法体制,一般单一制国家中央集中立法权,地方不存在立法权;联邦制国家,立法权不集中于中央,由中央与地方进行分权。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结构形式对国家立法体制的影响并非必然。我国以单一制集权为特征,在建国初期,实行高度集中立法体制。由于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人口和自然资源分布不同,各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不均衡,为了缩小差距,应对各地的差异,中央开始一定程度权力下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地方立法权的主体一直扩大,直到2000年《立法法》1制定后,扩大至较大的市2。因此我国开始了地方立法分权的趋势。更多的城市为了得到国家政策的照顾,获得立法权以求更好地发展,开始争先向国务院申报较大的市。然而,由于较大的市批准程序以及资格取得存在很大的任意性,其立法权取得的正当性受到了质疑。因此2015年修订后的《立法法》赋予了设区的市立法权,为我国城市实现自主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赋予设区的市立法权是为了更好地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发挥设区的市的积极主动性。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下,保障设区的市立法权依法正当行使,制定出科学、民主、合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运用理论、历史、比较、规范、系统分析等方法,在正文中共分五部分对设区的市立法权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是采用理论、比较分析的方法,对设区的市立法权概念的本质内涵进行分析和阐释。第二部分是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对设区的市立法权的理论基础研究,采用规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对设区的市实践基础进行分析,以说明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必然性与可行性。第三部分是通过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单一制与联邦制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地方立法权发展历程进行研究,总结出地方立法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我国设区的市地方立法的借鉴。第四部分是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对设区的市立法权在行使过程中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是结合地方立法权的一般规律,对我国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启示和设区的市立法权行使中的问题,提出保障设区的市立法权行使的建议。本文通过对设区的市立法权研究,认为解决设区的市立法权授予的正当性与合宪性问题是首要的问题。因此,建议《宪法》按照符合我国国情的均权主义标准,对中央与省级的立法权限进行明确划分并且实行地方自治制度;《立法法》或者规范地方自治制度实施的单行法具体规定设区的市立法权限。在保证设区的市立法权的赋予是合宪、正当的前提下,为保障设区的市立法权得到有效的落实,因此对设区的市立法人员、立法技术、立法程序、立法监督、立法质量评估等方面的重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建议,从而使得设区的市制定科学、民主、合法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关键词】:设区的市 地方立法权 立法程序 立法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1
【目录】:
  • 中文摘要9-11
  • ABSTRACT11-14
  • 引言14-16
  • 一、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内涵16-21
  • (一) 立法权的含义16-18
  • 1、主权与立法权的关系16-17
  • 2、分权与立法权的关系17
  • 3、立法权的性质与含义17-18
  • (二) 设区的市的含义18-19
  • (三) 地方立法权与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内涵19-21
  • 二、设区的市立法权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21-27
  • (一) 设区的市立法权理论基础21-23
  • 1、地方分权理论21-22
  • 2、立法民主理论22
  • 3、权力制衡理论22-23
  • 4、新自由主义23
  • (二) 设区的市立法权实践基础23-27
  • 1、宪法和法律依据23-24
  • 2、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24-25
  • 3、社会发展的需要25-27
  • 三、域外地方立法权发展历程经验及其借鉴27-34
  • (一) 单一制国家地方立法权的发展历程27-29
  • 1、英国地方立法权的发展历程27
  • 2、法国地方立法权的发展历程27-28
  • 3、日本地方立法权的发展历程28-29
  • (二) 联邦制国家地方立法权的发展历程29-31
  • 1、美国地方立法权的发展历程29-31
  • 2、德国地方立法权的发展历程31
  • (三) 我国台湾地区地方立法权的发展历程31-32
  • (四) 域外地方立法权的发展经验借鉴32-34
  • 四、设区的市立法权行使中的问题分析34-44
  • (一) 设区的市立法权合宪性方面的问题34-35
  • 1、设区的市立法主体合宪性存在的问题34-35
  • 2、设区的市立法“良性违宪”的问题35
  • (二) 设区的市立法权平等性问题35-37
  • (三) 设区的市立法权限方面的问题37-40
  • 1、设区的市立法事项内涵不确定的问题38
  • 2、设区的市立法权限稳定性问题38-39
  • 3、设区的市人大与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立法权限划分问题39-40
  • (四) 设区的市立法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40-41
  • (五) 设区的市立法质量方面的问题41-44
  • 1、设区的市立法技术存在的问题41
  • 2、设区的市立法程序存在的问题41-42
  • 3、设区的市立法监督存在的问题42-44
  • 五、保障设区的市立法权正确行使的建议44-52
  • (一) 完善设区的市立法权正当行使的前提保障建议44-45
  • (二) 完善宪法与法律对设区的市立法权的规定45-46
  • (三) 构建设区的市立法助理制度46-47
  • (四) 完善设区的市立法质量的保障制度47-52
  • 1、提高设区的市立法技术47-48
  • 2、完善设区的市立法程序48-49
  • 3、完善设区的市立法监督49-50
  • 4、构建设区的市立法质量评估制度50-52
  •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5
  • 发表文章目录55-56
  • 致谢56-57
  • 个人简况57-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培剑;;从平等的角度看地方立法权的配置[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23期

2 赵立新;;论地方立法权的谨慎使用原则[J];吉林人大;2010年01期

3 侯炳伟;;论地方立法权[J];当代法学;1987年02期

4 沈关成;对地方立法权的再认识[J];中国法学;1996年01期

5 张明艳,邱鹭风;入世后我国地方立法权行使初探——以江苏省有关地方立法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07期

6 ;上海市探索立法“回头看”[J];浙江人大;2005年09期

7 王红乾;;地方立法权的合法定位与立法价值取向[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2期

8 本刊评论员;;为加快海西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J];人民政坛;2009年10期

9 郭万清;;应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对城市地方立法权的新思考[J];江淮论坛;2010年03期

10 刘振磊;;论“较大的市”立法权的定位与发展[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萨支辉;;从汕头“禁摩”谈特区立法的政治学意义[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呼唤县级地方立法权[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张海英;地方立法权扩大需要民意制约[N];法制日报;2014年

3 记者 王逸吟 殷泓;我国拟修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N];光明日报;2014年

4 记者 施雨岑 崔清新;地方立法权拟扩至全部282个设区的市[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5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程雪阳;合理扩大地方立法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佛山知名法律学者 佛山日报通讯评论员 王学堂;迎接地方立法权的降临[N];佛山日报;2014年

7 游伟;地方立法权扩大应打消公众顾虑[N];法制日报;2014年

8 冯海宁;地方立法权扩大更需民意来制约[N];人民法院报;2014年

9 冯海宁;地方立法权扩大还需用好“民意”牌[N];宁波日报;2014年

10 然玉 四川 媒体人;地方立法权扩容,我们准备好了吗[N];长江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大伟;地方立法权扩张化分析及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2 栾无寒;地方立法权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邓艺菊;欧洲国家地方立法权配置的宪法模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4 李政;行政法上“较大的市”增设标准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杨妮;地方立法权主体扩容对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影响之前展[D];山东大学;2016年

6 雷婉莹;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钟志勇;《立法法》修改后我国地方政府立法权扩大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周浅;论我国地方立法权[D];广州大学;2016年

9 冯丹丹;设区的市立法权研究[D];山西大学;2016年

10 曹晓谦;论我国中央与地方立法权的合理配置[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48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548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8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