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的宪法与法治思想
本文关键词:论习近平的宪法与法治思想
更多相关文章: 法治 宪法法律 依宪治国 依宪治党 规范权力运行
【摘要】:法治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成果和标志,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坚持并发展了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他关于宪法与法治问题的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了宪法法律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宪法法律在治国、治党与规范权力运行方面的总体思路,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提供了新的思想来源与理论支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键词】: 法治 宪法法律 依宪治国 依宪治党 规范权力运行
【分类号】:D911;D909.2
【正文快照】: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也是我们党领导开创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局面的有效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发展的关键期,唯有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把握依法治国的首要;拓宽依法执政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依宪治党的水平和能力;坚持宪法法律意志高于个人意志,通过法治加强对权力运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以谦;;民主:政治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李春贤;彭喜保;;“三执政”实践要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7期
3 高元;;法治视角下的新闻舆论监督建设[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4 林彤;;提高群众财产性收入的思考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5 吕治伟;;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徐祥民,秦奥蕾,刘惠荣;论宪法实施的特点[J];当代法学;2001年09期
7 刁世存;;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变奏[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6期
8 喻文德;为人民服务也是一种美德[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梁胜初;;和谐社会视阈下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杜光平;蒋静;;论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监督的正当性[J];法制与社会;2009年3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霄;方宏伟;;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中国特色法治政府[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顾爱华;;第五章 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C];2009年
3 金凯;;董必武依法执政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研究[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玄;中国业主维权运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赖少英;我国集体所有制产权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刘靖北;现代中外政党—国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晶;就业与社会保障互动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李玉伟;内蒙古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与实践[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李安增;中国共产党政治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范铁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利益协调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袁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其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崔先维;中国环境政策中的市场化工具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朱海伦;转型期地方政府行政决策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敏;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翠;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小明;江西JM药业的大规模定制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马爱群;当代中国农村土地物权制度的历史考察与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驭越;辽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乡镇政府管理职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韩琨;我国农民工失业保险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林慧;小产权房的政策选择[D];浙江大学;2011年
8 郭娜;改革开放以来的内蒙古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王媛丽;论隐私权的宪法保护[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春照;公民权利表达视角下信访制度的完善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坤,上官丕亮;宪法法部门初探[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2 王学栋;论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性[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姜峰;论我国宪法中人权条款的直接效力[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秦前红;论宪法变迁[J];中国法学;2001年02期
5 杜承铭;论宪法的弹性机制[J];河北法学;2001年03期
6 任兆银;我国经济转型中的宪法变革轨迹及其启示[J];学术探索;2001年06期
7 李琦;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之性质:宪法的特别法[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周伟;宪法解释案例实证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02年02期
9 周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解释案例研究[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单忠献;论我国宪法解释体制[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国发;;修宪与宪法的稳定性和时代性[A];学习宪法修正案座谈会文集[C];2004年
2 雷益丹;;《建立欧洲宪法条约》:迈向欧盟的宪政和谐[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3 王振民;;宪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4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5 李妍;;贵州省法学会宪法法理学年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法治保障[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文祥;;分权原则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变迁[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7 王士如;;从宪法到宪政的思考——立宪主义思想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8 张文显;刘红臻;;人权的宪法载列与保障:理由、进展与努力的方向[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剑;;宪政法治,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许艳娜;;从立法层面保障我国宪法的实施[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景宇;宪法的稳定和与时俱进[N];人民日报;2003年
2 武汉大学法学院 潘弘祥;完善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的四点建议[N];检察日报;2007年
3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周叶中;关于我党运用宪法思维执政的思考[N];北京日报;2008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刘仁文;也谈宪法之道[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 徐贲;解释宪法是法官的事,也是民众的事[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6 丁剑(法学博士);慎言修宪[N];南方周末;2003年
7 蔡定剑;宪法就是拿来用的[N];南方周末;2008年
8 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胡锦光;宪法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N];人民法院报;2012年
9 王石川;“向宪法宣誓”获赞最多的民意脉动[N];工人日报;2014年
10 王石川;“宪法宣誓制度”获赞最多的民意脉动[N];济南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嵩;美国宪法解释的原意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陈诚;论宪法的纲领性条款[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广登;宪法责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谭钟毓;中日韩宪法移植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5 宋海春;国共两党的宪法思想与中国宪政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蕾;诠释学视域下的宪法平等规范[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李峰;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部宪法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崔雪丽;美国宪法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杨思留;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宪法表达[D];苏州大学;2007年
10 朱应平;论平等权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婧博;宪法责任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赵坤;论英国宪法惯例的法治功能[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春鹏;论美国宪法解释中的原意主义[D];山东大学;2008年
4 王超群;试论宪法思维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修铁;论对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于广丹;美国宪法解释的创造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田川;我国宪法解释制度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黄钰晶;从宪法变迁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和变化[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亮明;劳动权的宪法解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阳红伟;中国宪法惯例制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16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616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