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论网络时代的隐私权保护

发布时间:2017-08-06 09:17

  本文关键词:论网络时代的隐私权保护


  更多相关文章: 隐私权 网络隐私权 行业自律 立法规制


【摘要】: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即便你足不出户,也可以了解这个世界发生的变化。互联网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侵入我们个人生活最私密的方面。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透明的社会里,社会中每个人所拥有的个人隐私正在消失,这是真实的写照。本文立足国情,同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分析了网络隐私权的相关问题,对我国网络时代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从隐私和隐私权入手,简单介绍了传统隐私权的概念,并总结了学界关于网络隐私权的概念,然后引入本文关于网络隐私权的观点,同时对网络隐私权的客体、性质、内容等做了全方位的界定。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侵犯网络隐私权的行为。本文以客体为分类标准,将侵犯网络隐私权行为侵犯网络个人信息的行为和侵犯网络空间安宁的行为。主要的情形有,未经他人授权公布他人隐私、黑客的侵权行为、网路软硬件开发商、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行为、专业的窥探业务、工作场所的侵权行为以及政府的侵权行为等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国外网络隐私权保护方面的模式和经验。主要介绍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行业自律模式和以欧盟为代表的立法规制模式,同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种模式各自的利弊,由此引出了两种模式冲突下的产物—“安全港模式”。安全港模式的产生,为解决国际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冲突的解决提供了一种解决的路径,对网络隐私权的国际保护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第四章立足国情,主要从立法保护和行业发展状况两个部分来介绍我国目前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网络隐私权方面的保护,指出我国现有立法保护的不足。第二部分主要从互联网发展的状况以及我国现行网络行业组织的自律保护现状来分析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困境和不足。 第五章主要论述的是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思考,在借鉴域外经验和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立法规制为主,行业自律保护为辅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立法保护网络隐私权是国际的趋势,同时行业自律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手段,现阶段对这两者应该是各有侧重的。同时,还应该注意网络隐私权保护方面的其他因素,如提高个人的保护意识,发展网络技术,提供技术保护,加强网络道德宣传等。
【关键词】:隐私权 网络隐私权 行业自律 立法规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1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0
  • 一、 网络隐私权概述10-23
  • (一) 隐私权10-14
  • (二) 网络隐私权的全方位界定14-23
  • 二、 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的类型化极其特点23-30
  • (一) 网络侵权行为的类型23-27
  • (二) 网络侵权行为特点27-30
  • 三、 国外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模式及其比较30-37
  • (一) 外国网络隐私权保护 模式概述30-33
  • (二) 两种模式的利弊分析33-36
  • (三) 两种模式冲突的产物—“安全港模式”36-37
  • 四、 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37-44
  • (一) 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37-41
  • (二) 我国互联网发展状况41-44
  • 五、 完善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对策44-50
  • (一) 以立法规制模式为主导44-47
  • (二) 以网络行业自律为辅47-48
  • (三) 强化自我保护意识48-50
  • 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华明;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2 关洁瑜;;网络传播中的隐私权保护与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侵权责任[J];才智;2009年07期

3 李秀芬;论隐私的法律保护范围[J];当代法学;2004年04期

4 王全弟,赵丽梅;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彭礼堂;饶传平;;网络隐私权的属性:从传统人格权到资讯自决权[J];法学评论;2006年01期

6 谭建初,李政辉;论互联网中的隐私权——由一则案例谈起[J];河北法学;2001年02期

7 齐宪生;网络空间的便利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J];河北法学;2005年08期

8 韩文成;;网络信息隐私权法律保护研究[J];河北法学;2007年12期

9 齐爱民;美国信息隐私立法透析[J];时代法学;2005年02期

10 曾哲;;从圣经神学人格到宪法上人格权[J];时代法学;2008年06期



本文编号:629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629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0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