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死刑制度的宪法法理及其未来——以Kennedy v.Louisiana案为例
本文关键词:美国死刑制度的宪法法理及其未来——以Kennedy v.Louisiana案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死刑 残忍与异常的刑罚 与时俱进的文明标准 举国一致的共识
【摘要】: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限制死刑的同时保留了死刑。其死刑判决的宪法法理融合了两个要素:一方面,刑事司法的目的就是要让罪犯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以便实现报应正义;另一方面,宪法又明文禁止"残忍与异常的刑罚"。结果,联邦最高法院将其死刑法理和"与时俱进的文明标准"绑在一起,而"与时俱进的文明标准"又以"举国一致的共识"这一民意尺度来衡量,所以联邦最高法院最终把美国死刑制度的未来转交给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民意。把死刑判决与民意结合在一起,在增加了死刑判决合法性的同时,联邦最高法院也把死刑制度置于一个开放的民主决策体系之中,不肯越过民主程序一举废除死刑。因此,就未来而言,如果民意倾向于废除死刑,美国就有可能废除死刑,如果民意支持更多地适用死刑,也有可能保留死刑,甚至增加死刑的适用。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死刑 残忍与异常的刑罚 与时俱进的文明标准 举国一致的共识
【分类号】:D971.2;DD914;DD911
【正文快照】: 美国是目前唯一保留死刑同时又在逐步减少死刑的西方大国。目前已有一些国内学者致力于美国独特死刑制度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当成效,但对美国死刑制度的宪法法理研究还相当薄弱。由于Keruledy,.助山si~案(554 u .5一【2008])①是对未导致受害人死亡的被告人应否适用死刑的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David Garland;江溯;;死刑与美国文化[J];中外法学;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璇孟;;论美国司法独立的政党困境及其制衡之道[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02期
2 葛洪义;论法的生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黎丽;价值判断之于法官[J];法学;2003年06期
4 贺日开;;司法权威: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重点及起点[J];江海学刊;2006年06期
5 胡晓进;;近三十年来中国学者对美国最高法院的研究与认识[J];美国研究;2008年04期
6 李其瑞;蔡伟;;守法:一个需要哲学考量的法律问题[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张磊;;检察机关的审判监督权——刑事案件的审判监督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左卫民;实体真实、价值观和诉讼程序[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9 罗文禄;论判决文书形成过程中的反对意见[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谢维雁;关于中国宪法学的若干思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雅云;中国共产党领导司法的历史嬗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孙长春;司法权威的制度建构[D];吉林大学;2008年
3 胡晏诚;我国最高法院角色和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丁鹏;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变迁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5 李炳烁;司法制度的政治功能[D];吉林大学;2008年
6 刘志峰;政治转型与行政审判[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璇孟;论美国政党政治对司法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陈琛;美国司法审查起诉资格的百年演进及其借鉴意义[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赵静;罗伊诉威德案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邓鹏飞;刑事裁判法官反对意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石善东;试论我国死刑的程序控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罗兰;;死刑案刑事和解弊端及限制使用[J];东方法学;2009年03期
2 杜莉;;我国死刑案件被和解的非正当性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莫丹谊;改革死刑复核制度的思考[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4 陈光中,彭海青;我国死刑审判程序改革刍议[J];中国司法;2004年10期
5 李川,解永照;功利主义视角下的死刑新论[J];学习论坛;2005年10期
6 刘仁文;;落实死刑二审开庭的几个问题[J];观察与思考;2006年01期
7 童心;;关于死刑存废问题之思辨[J];法治研究;2007年03期
8 赵秉志;;中国现阶段死刑制度改革的难点与对策[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9 胡兴东;;中国古代死刑行刑时间制度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马丽丽;胡东东;;死刑案件建立三审终审制的可行性分析[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滢;;死刑案件中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探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武延平;武培;;学习董老的慎刑思想 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3 江桥;;乾隆朝民人死刑案件的初步统计与分析[A];满学研究(第三辑)[C];1996年
4 李卓凝;;浅谈死刑案件的法医临床学问题[A];全国第十二次法医临床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周道鸾;;试论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6 金泽刚;;犯罪原因与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给我们的一点启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金泽刚;;犯罪原因与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给我们的一点启示[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9 温万名;;浅议最高人民法院拟收回死刑复核权——从董必武恤杀慎刑的法学思想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10 罗坷;梁腊梅;;我谈“两个证据规定”的背景和意义[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四川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特邀专家咨询员 龙宗智;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的规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欧阳晶;死刑案件由检察员负责审查[N];检察日报;2007年
3 朱新忠 李华胜 向巴四朗;全力支持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工作[N];人民法院报;2006年
4 何淼玲邋通讯员 梁建军 江萌;省高院着力打造死刑案件“铁案工程”[N];湖南日报;2007年
5 记者 李劲松;确保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审理工作顺利[N];人民法院报;2006年
6 记者 陈海发 冀天福;要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N];人民法院报;2006年
7 记者 李劲松;确保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工作顺利进行[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最高人民法院 陈学勇;关于做好死刑案件民事调解工作的几点体会和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斗斗 本报见习记者 李娜;严格证明标准强化刑案防错机能[N];法制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王斗斗;江苏:建立个案审判信息反馈制度[N];法制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胡常龙;死刑案件程序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陈华杰;论死刑适用的标准[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韩红;我国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张栋;美国死刑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刘云涛;死缓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吕丽;中国古代刑法特色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陈果;论死刑正当程序[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康瑛;论减少死刑目标下的死刑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王U
本文编号:630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630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