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梁启超的《立宪法议》
本文关键词:重读梁启超的《立宪法议》
【摘要】:实行立宪政体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一直追求的政治目标。梁启超是第一位明确提出宪政目标并筹谋一整套实施方案的人。他于1901年6月在《清议报》上发表《立宪法议》一文。文章指出,宪政就是实行有限权力的政治,人各有权,权各有限。但最重要的是,统治者的权力必受到限制。在中国要限制统治者的权力,就必须强调民权。民有权,才能保证宪法有效。梁氏具体规划了制定宪法和实施宪法的步骤:一,朝廷明颁大诏,国家实行立宪政治,以定民心。二,派重臣遍访周咨各立宪国之经验。三,出访大臣归国,开立法局,草拟宪法。同时翻译各国宪法备参考借鉴。四,宪草公布,令全国士民讨论,皆可发表意见上达,备采摘。在此基础上反复斟酌五至十年,以求至当,形成宪法定本,颁之天下。以后非经全国人表决,不得擅改宪法。五,从第一项步骤算起,二十年内正式实行宪政。显然,梁氏追求一种既能吸收各立宪国之经验,又能切合国情,得多数国人之认同,从而可以行之有效的宪政。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关键词】: 梁启超 宪政 有限权 民权 宪法
【分类号】:D929;D921
【正文快照】: 2013年是梁启超先生诞辰140周年。梁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很少有的连续影响几代人的伟大人物之一,他在诸多领域留给我们丰富的遗产,这些遗产至今仍葆有其高度价值。梁先生是举世公认的学界之泰斗,新民之导师,民权之护法,中国宪政第一人。这里,仅就其论述宪政的第一篇文章《立宪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润明;三权分立学说在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传播——以梁启超为核心进行考察[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陈勇军;虞文华;;严复和梁启超宪政思想的几点比较[J];船山学刊;2008年04期
3 宋仁;;浅谈梁启超的政治法律思想[J];法学杂志;1989年04期
4 罗兴佐;梁启超论帝国主义思想初探[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5 雷颐;再读梁启超[J];寻根;2001年03期
6 韩冬;;大师的交际之道[J];宁波通讯;2009年04期
7 王秀华;;梁启超与日本明治维新[J];日本研究;1986年02期
8 张跃先;;梁启超晚年的文化思想初探[J];甘肃理论学刊;1991年03期
9 ;梁启超在中国首用“社会主义”一词[J];广东党史;1995年02期
10 程禹文;论梁启超对封建科举教育的批判[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绍春;;梁启超关于国民素质教育思想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韬;;毛泽东对梁启超新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宋守鹏;;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苏艾平;;论梁启超文化人格的意义[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5 肖良武;;公德·开拓·进取——梁启超“新民”观的历史启示[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6 郑匡民;;日本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影响[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7 手代木有儿;;梁启超的史界革命与明治时期的历史学——关于晚清的进化论和历史观[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8 周俊利;;梁启超在护国运动中[A];2005:历史的辉煌——纪念昆明建城124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护国运动90周年[C];2005年
9 吉扬;;“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国际学术研讨会简介[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10 耿云志;;孙中山与梁启超——中国现代化的选择[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福志;收藏“梁启超”[N];中国矿业报;2002年
2 王凯;梁启超死因之谜[N];中国档案报;2004年
3 李端 刘东虹;梁启超与北师大的建立[N];光明日报;2002年
4 李丽;梁启超的“利用外资观”[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5 记者 王大庆 庄建;梁启超陈寅恪风貌再现[N];光明日报;2010年
6 孙杰;梁启超与“饮水室手稿”[N];中国审计报;2002年
7 陈代湘;妙笔生花启超名噪 牛刀初试太炎遭嫉[N];光明日报;2010年
8 张家康;梁启超办报[N];人民政协报;2002年
9 郭松民;日本人何以两次帮助梁启超逃难[N];协商新报;2005年
10 ;广东纪念梁启超诞辰130周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连云;为求觉世著文章[D];吉林大学;2008年
2 郑流爱;“平生怀抱在新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方红梅;梁启超趣味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4 石莹丽;梁启超与中国近现代史学:以跨学科为中心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5 郭刚;梁启超与清末的西学东渐[D];武汉大学;2006年
6 王明伟;近代日本国民主义与梁启超国民国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9年
7 姚雅欣;梁启超科学文化知行论稿[D];山西大学;2005年
8 段江波;危机·革命·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彭树欣;梁启超与中国文献学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曹亚明;承续与超越[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莹;梁启超“新史学”观念生成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汪平秀;梁启超民族思想研究[D];宁夏大学;2003年
3 张红霞;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雷蕾;徘徊在理想与现实的关口[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蒋海燕;鲁迅早年思想和梁启超新民说[D];河北大学;2003年
6 李艳红;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D];湘潭大学;2003年
7 陈勇军;仁爱之治与自由之治[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跃安;政治与文学的双重无奈[D];湘潭大学;2005年
9 靳路遥;“学术”背后的“思想”[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10 李雪松;谭嗣同与梁启超佛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36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636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