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表达自由的法律规制与保障之研究
本文关键词:网络表达自由的法律规制与保障之研究
【摘要】:互联网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与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体相比,互联网有它自己的信息传播特征,它创造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互联网带来的数字化生活模式,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对公众舆论的表达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社会舆论的表达提供了新的平台。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增强,人们可以以更为方便快捷的方式实现对信息的获取,达成思想的交流,并且可以更快捷地表达利益诉求。互联网不仅为交流观点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方式,也为表达自由提供了新的可能,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自由表达思想的主要通道。互联网自问世以来,就被当作表达个人意见自由和包容多元意见的科技象征,这样的特征与它的发源地美国息息相关。然而,当网络世界已经从西方国家扩张到非西方国家,而非西方国家的人民已经成为世界网络的主要人口时,对于维护网络世界独有的自由精神,全球形成共识和公民社会的共同参与就显得十分重要。在中国,由于传统媒体并不是一个拥有制衡能力的独立机构,因此由互联网的出现而带来的潜在的政治意义就变得引人注目。因此,对于互联网这一新媒体的管制,尤其是在其上面的信息流通方式和表达内容方面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中国政府的有关机构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此保证法律法规能够在现实实践中得到全面落实。本论文聚焦于互联网上的表达自由,将以微博为切入对象进行研究。微博,作为当今社会广受大众欢迎的一个信息分享平台,它针对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有限,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发生侵权行为影响网络表达自由。实现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和保护网络表达自由并不矛盾,因为对网络言论进行监管实际上是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有序的网络运行环境,让互联网可以迅速健康地发展,让互联网用户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时,不用担心受到网络负面内容的影响。本文将重点分析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管制网络的方式,结合我国互联网管制存在的问题,指出如何在我国建立一个可行的方式,以此保护网络表达自由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表达自由 法律规制 法律保障 互联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1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缩写术语表9-12
- 1 绪论12-20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14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文献综述14-18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8-19
- 1.4 论文的基本结构19-20
- 2 互联网与表达自由:价值、概念和理论20-40
- 2.1 表达自由的历史渊源与宪政价值20-27
- 2.1.1 表达自由的历史渊源20-25
- 2.1.2 表达自由的宪政价值25-27
- 2.2 表达自由的主要理论27-29
- 2.3 互联网与表达自由权利范围的扩大29-40
- 2.3.1 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及其信息传播特点29-33
- 2.3.2 表达自由与网络表达自由33-36
- 2.3.3 互联网与表达自由权利范围的扩大36-39
- 2.3.4 网络表达自由的宪政价值39-40
- 3 网络表达自由的基本原则与法律保障40-49
- 3.1 保障网络表达自由应遵循的原则40-42
- 3.2 限制网络表达自由的界限42-44
- 3.3 网络表达自由的法律保障44-49
- 4 中外网络表达自由的法律规制49-67
- 4.1 对网络表达自由的法律规制的必要性49-50
- 4.2 国外对网络表达自由的法律规制50-58
- 4.2.1 美国通讯端庄法违宪51-53
- 4.2.2 英国互联网管理委员会53-54
- 4.2.3 德国多元媒体法54-55
- 4.2.4 韩国网络实名制55-56
- 4.2.5 新加坡对互联网信息的监管56-58
- 4.3 我国对网络表达自由的法律规制58-65
- 4.3.1 我国法律对网民行为的规制58-63
- 4.3.2 我国法律对网站行为的规制63-65
- 4.4 网络表达自由法律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65-67
- 5 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下中国的网络表达自由67-70
- (一)以宪法和相关基本法作为基准,提高我国针对互联网的立法层级,细化相关法律67
- (二)加强行业自律,建立专门的网络监管机构67-68
- (三)明确网络服务商责任,,减轻网络服务商负担68
- (四)通过立法加快网络实名制的实施68-70
- 6 结语70-71
- 参考文献71-74
- 作者简历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进;中国完善和发展表达自由的保障机制[J];国际新闻界;2005年04期
2 冯军;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表达自由[J];国际新闻界;2005年04期
3 张军;;两种表达自由及其法律保障——《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之解读与启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蔡定剑;;“馒头血案”与表达自由[J];浙江人大;2006年05期
5 姬朝远;;民意与表达自由之辨[J];理论学刊;2007年04期
6 王四新;;天价诉案与表达自由制度的完善[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杨久华;;试论我国网络表达自由发展的障碍因素及其对策[J];兰州学刊;2008年05期
8 王四新;;表达自由与民主政治[J];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9 匡四;;《国家安全与表达自由比较研究》出版[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徐荣;;论表达自由的内涵及其价值[J];九江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关世杰;;数字化时代的表达自由和民主——试论完善“表达自由”国际法的必要性(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2 乔木;;表达自由:从各国的实践到普世政治文化的发展[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3 张军;;两种表达自由及其法律保障——《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之解读与启示[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4 林海;;校园里的表达自由——评Tinker v.Des Moines School District案[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5 于婷婷;;网络时代背景下表达自由的理性思考——以中国近年来网络事件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崔刚;;虚拟社会中表达自由的规制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1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泰峰;公民表达自由的理论及实现方式[N];法制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王尧;“占中”已不是行使正常的表达自由[N];人民日报;2014年
3 刘卉;微博表达自由的界限有其特殊性[N];检察日报;2013年
4 武汉大学博士生院 汤海清;网络时代公民行使表达自由权利的界限[N];黑龙江日报;2008年
5 邹涯竹;传媒的网络化与表达自由[N];人民法院报;2001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博士研究生 谢远扬;对网站拒绝删帖的思考[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萧瀚;表达权是基本人权[N];南方周末;2007年
8 人民法院报社社长 倪寿明;表达自由与公平审判之间[N];人民法院报;2013年
9 李承志;舆论“宽法”不等于媒体可以“宽言”[N];中华新闻报;2007年
10 钟斯羽;“删帖不合法”是对法律的误读[N];检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惟勤;论网络表达自由[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李兆丰;英美传统下的表达自由发展路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崔明伍;欧洲人权法院表达自由判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海新;公民表达权及其保障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李盛之;美国大众传播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龙;论我国网络表达自由的法律规制[D];湖南大学;2009年
2 熊琰;网络表达自由的保障和规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陆艳超;公民表达自由权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4 王晓瑞;网络表达自由及其限制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王晨;论网络表达自由的保障与限制[D];郑州大学;2010年
6 李岩;网络表达自由的保障与限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7 崔百清;论网络表达自由[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赵成峰;论表达自由[D];外交学院;2005年
9 韩舒;网络传播中的表达自由[D];广西大学;2006年
10 徐云龙;论表达自由的实现[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80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680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