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设区的市立法权实施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02:29

  本文关键词:设区的市立法权实施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设区的市立法权 问题 对策


【摘要】:2015年两会上通过的《立法法》赋予设区的市立法权,做为新的立法主体,设区的市立法权在实施中是否会遭遇阻碍,存在哪些问题。设区的市立法权是新的立法主体,各个设区的市在加紧时间出台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但是大部分设区的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所限制一时还难以出台,针对设区的市立法权实施之后存在的问题一时还难以全面的总结出来。但是目前设区的市立法权实施面临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势必会对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实施造成影响。笔者通过进行实地调研和已有的资料来综合地考量设区的市立法权实施面临的问题。本文会侧重研究设区的市立法权实施面临的问题,并会对其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本文以设区的市立法权实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导论部分,在这一部分里谈到了本研究选题的缘由及意义、学术界对立法理论的研究以及设区的市立法权的简要观点,及其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设区的市立法权的概述,介绍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制定,对设区的市立法权的权限、内容、目的做一个清楚的界定,分析设区的市立法权的性质,界定设区的市立法权是地方立法的一种,具备地方立法的特点。第三部分介绍了设区的市立法权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设区的市立法权实施的必要性,设区的市立法权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坚持的指导思想、应当坚持的原则。第四部分介绍了设区的市立法权实施面临的问题,包括立法队伍建设不足,立法简单、立法空白,部门利益法律化,起草草案质量低,立法规划不规范,起草、审议程序不完善,协商机制不完善,公众参与程度低等问题。这些是设区的市承接设区的市立法权实施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五部分,针对设区的市立法权实施面临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立法队伍专业化不足,缺乏相应的立法经验和调研,人大没有发挥主导地位,立法程序不规范,立法程序相关配套程序不完善,公众参与的法律规定不完善,公众参与立法渠道少、意识差等原因造成问题的存在。第六部分,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来提出对策和建议,主要可以通过完善立法队伍建设,加强立法调研和评估,厘清立法权限、加强追责,强化人大主导地位,完善起草、审议程序等具体的建议,来为设区的市立法权的更好地实施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设区的市立法权 问题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导论8-12
  • (一)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8
  • (二) 研究现状评述8-11
  • (三) 创新之处11
  • (四) 研究方法11-12
  • 一、设区的市立法权的概述12-16
  • (一) 设区的市立法权的设置12
  • (二) 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定义12-14
  • 1、设区的市立法权的目的13
  • 2、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实施主体13-14
  • 3、设区的市立法权的权限14
  • (三) 设区的市立法权的性质14-16
  • 二、设区的市立法权的理论基础16-21
  • (一) 设区的市立法权实施的必要性16-18
  •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16
  • 2、地方事务自主管理的趋势16-18
  • (二) 设区的市立法权设立的指导思想18-19
  • 1、合理分权,发挥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18
  • 2、保障地方自治与防止地方立法权滥用之间谋求平衡18-19
  • (三) 设区的市立法权应坚持的原则19-21
  • 1、要坚持民主立法原则19
  • 2、要坚持科学立法原则19-20
  • 3、要坚持法律保留原则20-21
  • 三、设区的市立法权实施面临的问题21-27
  • (一) 立法队伍建设不足21-23
  • (二) 立法范围简单,立法空白多23
  • (三) 部门利益法律化23-24
  • (四) 起草草案质量低24
  • (五) 立法项目不规范24
  • (六) 起草、审议过程不规范24-25
  • (七) 协商机制不完善25
  • (八) 公众参与程度低25-27
  • 四、设区的市立法权实施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27-32
  • (一) 立法队伍缺乏专业化27
  • (二) 缺乏立法经验和调研27-28
  • (三) 人大没有发挥主导作用28
  • (四) 权责失衡,立法质量低28-29
  • (五) 调研论证不充分29
  • (六) 程序意识落后29-30
  • (七) 立法协商制度未建立30
  • (八) 公众参与法律规定不完善30-32
  • 五、完善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实施建议32-40
  • (一) 加强立法队伍建设32-33
  • (二) 加强立法调研和评估33-34
  • (三) 厘清立法权限、加强追责34-35
  • (四) 强化人大主导地位35-36
  • (五) 规范立项项目36-37
  • (六) 完善起草、审议37
  • (七) 完善沟通协商机制37-38
  • (八) 扩大公众参与38-40
  • 结语40-41
  • 注释41-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佳音;地方立法不能太随意[J];山东消防;2000年01期

2 王淑珍;浅谈地方立法与市场经济发展[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卓泽渊;;西部地方立法的意义及其司法运用[J];重庆行政;2000年04期

4 赵遵国;地方立法怎样体现“三个代表”要求[J];人大研究;2001年07期

5 赖祖胜;教科文卫地方立法值得研究的两个问题[J];人大研究;2001年10期

6 理喻 ,杨子;如何评价地方立法——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乔晓阳访谈录[J];政府法制;2001年02期

7 沈春耀;关于地方立法问题的几点认识[J];广西市场与价格;2002年11期

8 徐海明;;面对入世 地方立法应该怎么办[J];中国人大;2002年03期

9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完善我国地方立法的思考[J];江汉论坛;2003年10期

10 马新福;走向民主、科学的地方立法——简评《地方立法的民主化与科研学化构想》[J];长白学刊;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世荣;李志,

本文编号:6810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6810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b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