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论文化多样性基础上人权共识的达成

发布时间:2017-08-31 10:42

  本文关键词:论文化多样性基础上人权共识的达成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多样性 人权论争 人权霸权主义 人权共识


【摘要】:世界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如何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斩获一席之地,已经成为每个国家、区域组织、非政府组织竞相关注的焦点。人权作为国家内政外交的必修课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各国学者、政治人物研究讨论的课题。现在,一些最基本的人权标准,如禁止种族灭绝,已经获得普遍认可,但如何设置一些更高层次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在不同文化之中却一直没有统一的结论。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一,在进行人权沟通、对话过程中便出现了大量的人权论争,这可能导致人权分歧的加剧、发展中国家人权观念的被忽视以及人权霸权的形成。为促成人权事业的长足发展、提升各国人权保障水平、消减人权论争,达成人权共识便理所当然地成为题中之义。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与文化多样下的人权论争相关的基础理论,其中主要界定了文化多样性、文化权利的涵义以及人权论争的主要内容,即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论争、集体人权与个人人权之间的论争。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人权论争的文化原因,即由于世界观的多样性、人性基础的多样性、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导致了人权的普遍性与人权的特殊性之间、集体人权与个人人权之间的论争。这些文化上的多样性的确是东西方社会人权纷争的重要诱因。但是在本文看来,单凭文化上的差异本身还并不足以导致人权论争的爆发。因此,本文展开了第三部分——关于人权论争的事实原因分析。在本文看来,引发人权论争的事实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亚洲价值观的形成为典型事例的主体意识之觉醒;二是将文化多样性作为对人权霸权主义的回应。分析人权论争的原因仅仅是论文的基础,探求人权共识的达成才是论文的目的。在基于文化层面、事实层面分析人权论争产生的原因后,本文拟探求人权共识的达成。文章第四部分即从三个方面分析人权共识的达成。首先人权共识达成的前提是必须正确处理主权与人权的关系;其次人权共识达成的关键在于充分运用国家、区域性组织、非政府组织的合力;最后人权共识达成的途径在于通过沟通、对话建立文明相容的人权观。 本文认为,各主权国家只有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人权领域的对话和合作,本着彼此宽容、互相理解、求同存异的精神,基于平等对话来谋求共识,才是在国际视野下促进和保障人权的正确路径。只有承认文明的多样性,加强多元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增进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协调和共识,国际人权制度的缺陷才会逐渐得到弥补,人权事业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 人权论争 人权霸权主义 人权共识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1
【目录】:
  • 目录4-6
  • CONTENTS6-8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导论12-14
  • 一、文化多样性下的人权论争14-22
  • (一) 文化多样性:人权之应有蕴涵14-17
  • 1.何为“文化多样性”15-16
  • 2.多样性文化与权利16-17
  • (二) 文化多样性下人权论争的内容17-22
  • 1.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论争17-19
  • 2.集体人权与个体人权之间的论争19-22
  • 二、人权论争的文化原因22-28
  • (一) 世界观的多样性22-24
  • 1.西方文化的世界观22-23
  • 2.东方文化的世界观23
  • 3.东西方世界观的多样性导致的人权论争23-24
  • (二) 人性观的多样性24-26
  • 1.人性基础的多样性24-25
  • 2.人的地位的多样性25
  • 3.人的意义的多样性25
  • 4.东西方人生观的多样性导致的人权论争25-26
  • (三) 思维方式的多样性26-28
  • 1.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26
  • 2.东方文化的思维方式26
  • 3.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导致集体的人权论争26-28
  • 三、人权论争的事实原因28-35
  • (一) 主体意识觉醒:以亚洲价值观为例28-31
  • 1.亚洲价值观的兴起28-30
  • 2.“亚洲价值观”中的人权态度30-31
  • (二) 文化多样性作为对人权霸权主义的回应31-35
  • 1.人权霸权主义的表现31-32
  • 2.人权霸权主义的成因32-33
  • 3.文化多样性观念对人权霸权主义的反击33-35
  • 四、人权共识的达成35-48
  • (一) 人权共识达成的前提35-39
  • 1.驳“人权无国界论”36-37
  • 2.驳“政治性”人道主义干预37-39
  • (二) 人权共识达成的关键39-45
  • 1.国家在人权共识达成中的作用39-41
  • 2.区域性人权保护在人权共识达成中的作用41-44
  • 3.非政府组织在人权共识达成中的作用44-45
  • (三) 人权共识达成的途径45-48
  • 1.中国儒家文化与人权理念的会通45-47
  • 2.建立文明相容的人权观47-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5
  • 致谢55-5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7-5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晶;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霸权思想考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李剑林;;美国文化霸权建立轨迹考察[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齐延平;;和谐人权:中国精神与人权文化的互济[J];法学家;2007年02期

4 徐显明;对人权的普遍性与人权文化之解析[J];法学评论;1999年06期

5 罗艳华;美国与冷战后的“新干涉主义”[J];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03期

6 韩大元;;亚洲文化多样性与人权发展[J];人权;2009年02期

7 信春鹰;东西方人权观念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东亚人权的文化基础”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J];社会科学;1996年10期

8 蔡建芳;刘雪斌;;论文化权利及其与和谐社会的关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9 王公龙;文化主权与文化安全[J];探索与争鸣;2001年09期

10 曹慧;;残缺的人权文化起源与人权普世价值[J];人民论坛;2011年17期



本文编号:765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765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f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